小学生数学超纲题怎么做
咱当家长的,或者自己小时候,估计都碰见过这情况:学校作业里突然冒出来几道 “超纲” 的数学题,孩子在那抓耳挠腮,咱看了也一脸懵,别慌,今天就唠唠这小学生数学超纲题该咋整,全是大白话,保证你一听就懂。
一、先判断是不是真 “超纲”
有时候看着像超纲,实则不然。知识点没掌握牢,或者题目表述绕了点弯,孩子就容易觉得难,比如说,分数加减法,要是约分没学好,那做题肯定磕磕绊绊,可这不算超纲,就是基础不扎实。
还有,题型变化 也会误导人,平常都是直来直去的计算题,冷不丁出了道结合生活场景的应用题,孩子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像 “小明去超市买文具,铅笔每支 2 元,橡皮每个 1 元,他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橡皮,妈妈给了他 10 元,买完还剩多少钱?” 这不就是简单的乘法和减法嘛,换个马甲就不认识了。
判断方法 简单,把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拆解开,看看课本上有没有,有的话,大概率不是超纲,是孩子得再复习巩固下;要是真涉及到没学过的内容,那再接着往下看咋应对。
二、遇到真超纲题,心态放平
咱得知道,孩子成长路上,碰到点难题太正常啦,就像学走路,摔几跤才能走得稳,超纲题也是成长契机,别焦虑,别给孩子传递 “这题怎么这么难,你咋不会呢” 这种负面情绪,不然孩子压力更大,更不敢尝试了。
三、引导孩子自主思考
遇到超纲题,第一步是让孩子自己琢磨,可以问孩子:“宝贝,咱先别管会不会,你看看这题里有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呀?试着跟妈妈/爸爸讲讲。” 这一讲,孩子就能把题目信息捋一遍,说不定思路就冒头了。
比如一道找规律填数的超纲题:1,4,9,16,(),(),孩子说认识数字,那接着问:“这些数有啥特点呢?相邻的数差多少?” 孩子可能发现差的数越来越大,顺着这个思路,就能猜到是平方数序列,括号里填 25、36,就算猜错也没关系,思考过程最宝贵。
四、借助外部资源辅助学习
1、工具书:家里备本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辞典或者辅导手册,遇到概念不懂,一查便知,像 “质数”“合数” 这些高年级才重点学的名词,低年级偶尔碰到,词典能快速解释清楚。
2、线上课程:现在网络发达,好多免费学习网站,有动画讲解知识点,生动形象,孩子爱看,比如哔哩哔哩的知识区,搜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能找到一堆优质视频,用趣味故事带孩子理解超纲知识。
3、请教老师或同学:在学校,老师是最佳求助对象,鼓励孩子大胆问:“老师,我做卷子的时候遇到个怪题,您给我讲讲呗。” 同学之间也能互相启发,课间凑一块儿讨论:“嘿,那道超难的几何题你会不?” 思维碰撞,说不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培养举一反三能力
一道超纲题搞懂后,别丢一边,要让孩子举一反三,比如学了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超纲方法,那就找几道类似题型练手,可以问孩子:“宝贝,今天学的这个方法,换个数、换个场景,你还会不会做呀?” 这样反复锤炼,孩子不仅掌握这道题,还能触类旁通,以后再遇同类超纲题,心里就有底了。
六、回归课本打基础
超纲题再花哨,根基还是课本知识,平时督促孩子把课本概念、公式、例题吃透,像整数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基础题做熟了,复杂超纲应用题也能化繁为简。
就好比盖房子,课本知识是地基,超纲题是上层建筑,地基稳了,楼才能盖高,每天安排点时间让孩子回顾课本重点,“宝贝,咱今天复习下小数性质,再做几道相关练习题巩固下”,坚持下来,孩子数学功底越来越厚,面对超纲题就不那么怵了。
七、参加课外拓展活动
要是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课外辅导班、数学兴趣小组可以适当参加,课外班有专业老师系统梳理超纲知识,还能组织竞赛,激发孩子斗志,兴趣小组里小伙伴水平相当,一起探讨难题、分享解题妙招,氛围轻松愉快,孩子学起来带劲。
但别报太多班,给孩子留点玩耍时间,不然压力太大,厌学就不值当了,周末选半天,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又放松又长本事。
八、家长陪伴与鼓励
孩子攻克超纲题时,家长陪伴不可少,一起坐在书桌前,孩子皱眉头了,给个安慰:“宝贝,不急,慢慢想,实在不会咱歇会儿再来看。” 孩子做出点成果,别吝啬夸奖:“哇,你这思路太巧妙了!再难的题都不怕你咯。”
记得我家娃有次做一道超难的行程问题,算了半天没算出来,眼圈都红了,我就抱着他说:“没事儿宝贝,咱们一步步来,你先画个图试试。” 最后终于做出来了,那成就感,小家伙蹦跶老高,之后遇到难题都更积极主动了。
呢,小学生碰到数学超纲题别害怕,咱当家长的保持中立乐观态度,按上面这些法子循序渐进引导孩子,让孩子把基础夯实,多动脑筋、多借助资源、多实践练习,超纲题慢慢就成了孩子成长的垫脚石,助力他们在数学海洋里畅游得更远啦,往后啊,再看到超纲题,咱和孩子都能淡定一笑,心里琢磨:“嘿,又来挑战了,咱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