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小学数学老师时,需结合学科特点与教师职业属性,聚焦真实课堂场景与教育理念,以下从内容策划到呈现形式,提供一套可落地的操作思路。
一、前期准备:搭建认知框架
1、学科知识储备:熟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各年级核心知识点,例如低年级注重数感培养,高年级侧重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场景观察:提前收集教师日常工作的可视化素材,如学生作业批改痕迹、课堂教具使用记录。
3、教育政策关联:整理最新教育动态,如“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变化,为提问提供时代注脚。
二、访谈问题设计策略
- 课堂管理类:
“如何处理学生当堂提出的非常规解题方法?”
“怎样设计小组活动确保每位学生参与?”
- 专业成长类:
“参加教材改版培训后,您的备课方式有哪些迭代?”
“持续提升计算教学效果的进修途径有哪些?”
- 家校沟通类:
“家长咨询超前学习时,您会给出什么建议?”
“如何向非教育行业家长解释过程性评价的意义?”
三、现场采访执行要点
1、具象化追问:当教师提及“分层教学”,可要求举例说明最近两周某节课的具体实施方法。
2、数据化呈现:记录教师提到的关键数值,如“每天批改120份作业中,约15%会写个性化评语”。
3、情境还原:拍摄教师板书设计手稿、教具收纳系统等细节,补充文字描述的局限性。
加工与呈现
将采访素材整理为三类模块:
1、教学方法库:归纳教师原创的数学游戏、口诀记忆法等
2、案例解析集:用流程图展示典型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
3、观点金句卡:提炼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如“计算速度不是终极目标,数理关系的透彻理解才是核心”
信息验证环节:
• 核对教师提及的课例是否与公开课录像一致
• 向教研组求证教学成果的真实性
• 查阅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奖记录
采访不是简单问答,而是构建专业对话场域,通过展现教师批改作业时的符号系统、处理错题集的思维工具,让读者感知数学教育者的专业厚度,有价值的采访内容应该能成为同行备课的参考资料,家长理解教学的透视窗口,以及社会认知教师专业性的信息桥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