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方向的论文时,选题是决定研究价值的关键一步,本文从实际教学场景出发,为教育工作者提供选题思路与方法。
一、选题需贴合教学实际需求
观察课堂中的具体问题是选题的重要来源,学生在“分数比较”环节频繁出错,可延伸出《小学分数概念理解障碍的归因研究》;针对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可设计《小组合作模式在图形教学中的实践观察》,建议优先选择教师亲身经历的典型教学案例,避免空泛的理论探讨。
二、选题应具备可操作性
研究范围需控制在教师能力范围内,以“计算能力培养”为例,若将选题定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范围过大且难以深入;调整为《乘法口诀记忆效果的课堂干预研究》,则能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采集具体数据完成实证分析。
三、创新性选题的三个维度
1、内容创新:如《利用七巧板破解面积守恒认知难题》
2、方法创新:尝试将游戏化测评应用于《低年级口算能力动态评估》
3、视角创新: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线段图在应用题解题中的元认知作用》
四、常见误区规避指南
- 避免简单重复已有研究,多媒体课件使用效果”类选题已趋饱和
- 警惕伪命题,如“提高小学数学成绩的万能公式”缺乏科学性
- 慎用跨度过大的比较研究,类似“中外小学数学教材对比”需大量文献支撑
五、规范化的选题流程
1、查阅近三年核心期刊文献,定位研究空白点
2、与教研组讨论确定选题的现实意义
3、设计可量化的研究指标,例如将“学习兴趣提升”转化为课堂参与度的具体观测点
4、预判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数据采集难点
六、优质选题的特征识别
具有实践价值的选题往往符合以下特征:能解释某个具体教学现象、可复制到同类教学场景、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改进建议,农村小学图形认知教具的本土化开发》较之单纯的理论探讨更具应用价值。
论文选题本质上是教学反思的深化过程,建议教师从每日备课笔记中提炼研究线索,将教学困惑转化为学术课题,既能提升专业能力,又可产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为小学数学教研组负责人,主持过省级课题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