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场,选择一个容易出成果的题目,往往能让研究过程更顺畅,成效更显著。
精准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课题题目,应当切口小、方向明、可操作性强,避免过于宏大空泛的命题,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这类题目难以深入,不易见到实效,相反,从教学中的一个具体痛点或一个新颖的切入点出发,更能聚焦问题,挖掘深度。
“小学低段数学游戏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就比“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更具体,前者明确界定了学段(低段)、内容(作业设计)和方法(游戏化),研究路径清晰,成果也更容易量化体现,如形成一套可推广的游戏化作业案例集。
聚焦真实课堂,让研究落地生根
最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往往源自您每日都在进行的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学生常犯的错误、某个难以突破的重难点,都是绝佳的研究素材。
像“利用错题本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践探索”这类题目,直接源于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业成绩,这样的课题,过程资料(学生的错题本、反思日记)丰富,效果对比明显,结题时自然有扎实的成果支撑。
创新融合,寻找新的增长点
将数学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开辟新的研究天地,这类课题新颖度高,易形成特色成果。
“基于项目式学习(PBL)的小学数学‘测量’单元教学重构研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先进的PBL理念与具体单元教学相结合,最终成果可以是一份完整的项目设计方案、一系列学生富有创意的实践作品以及可观的综合能力提升数据,令人信服。
注重过程积累,厚积薄发
课题成果并非仅仅是一纸结题报告,它体现在完整的研究过程中:您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学生作品、前后测数据对比、发表的论文案例等,从立项开始,就要有意识地系统收集和整理这些过程性材料,它们既是研究成果的鲜活佐证,也是您专业成长的真实记录。
我认为,一线教师做课题,贵在“真”和“实”,真心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脚踏实地去实践,选择一个能激发您自身热情、贴近您教学实际的题目,投入地去行动,成果便会水到渠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