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灵魂,它决定了整堂课的方向和最终要抵达的终点,撰写时,务必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个维度进行设定:
- 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本节课应掌握的具体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法则)和操作技能(如计算、测量、作图),表述要清晰、可测量,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已知半径或直径的圆的面积”。
- 过程与方法: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如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来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剪拼学具,经历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的过程,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奇妙,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教案的主体,环环相扣的设计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个完整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导入环节(约5分钟): 旨在激趣凝神,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可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或复习旧知导入,关键是要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 探究新知环节(约15-20分钟): 这是核心环节,教师应设计关键性问题串和探索性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忌直接灌输结论,要重视学生的感知与体验。
- 巩固练习环节(约10分钟): 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从基础性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简单的拓展练习,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练习要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与指导。
- 总结归纳环节(约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梳理和总结知识点、研究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 布置作业环节: 作业应适量、精准,既包含巩固知识的必做题,也可设置一些实践性或开放性的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每节课后,应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意想不到的生成、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改进思路,这不仅是为本节课画上句号,更是为下一轮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积累。
实用撰写技巧
- 语言简洁规范: 使用专业、准确的数学语言和教学术语。
- 活动设计具体: 写明教师的行为(如提问、演示、板书)和预设学生的行为(如回答、操作、讨论),使教案具有可操作性。
- 板书设计清晰: 提前规划板书,力求突出重点、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预设学情: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
撰写教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没有绝对固定的模板,所谓的“万能稿”,其核心在于掌握科学的 design 理念与规范的撰写框架,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与丰富,优秀的教案源于对教学的深刻理解与对学生的真切关怀,坚持用心 design 每一份教案,课堂教学质量必将稳步提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