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关爱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增强自信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小学数学关爱计划:
一、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本班共有学生XX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知识掌握牢固、运用灵活,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努力,对学习没有信心,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如肖瑶、何珊、龙玉侠、胡林、杨欣等;再加上本学期新转入的三名学生陈虎、杨叶、杨萍,他们不仅学习习惯差,知识基础也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陈虎。
2、存在问题: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上课精神不集中;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符号和数字也写不好;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缴交作业不按时或作业没完成;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题速度缓慢。
二、辅导目标
1、转化目标:通过本学期的转化,使本班学困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掌握基本技能起到推动作用。
2、培优目标:让优秀生的基础更加扎实,思维更加活跃,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积极举手发言,积极与其他学生配合。
三、辅导措施
1、课上管理:大多数学困生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产生的,教师要管理好学困生,上课时应经常提问他们。
2、课后辅导:课后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调动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和课外活动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4、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差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
5、谈心交流: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6、创造竞赛活动:努力创造让学困生成功的竞赛活动,让学困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使其多方的优点显露出来,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进而提高全班的整体水平。
7、家庭教育: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一方面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的家长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统一、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我要与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有了进步时,我便及时地告知他们的家长,一同分享其中的快乐,当这几位学生的学习稍有退步时,就尽快地询问他们的家长,了解其中的情况,剖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
8、帮扶小组:成立“一帮一”的帮扶小组,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9、激励机制: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四、辅导安排
1、第一阶段(第1-4周):开学之初,与学生沟通,了解学困生寒假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拉近与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收心,共同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课堂表现等,安排学习部的相关人员一对一辅导,定期检查学生的进度。
2、第二阶段(第5-8周):与学生交流,总结前一阶段的收获,提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利用第七节课对学生进行辅导,查漏补缺。
3、第三阶段(第9-12周):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与之沟通解决办法,对足额声进行心理辅导,给学生继续坚持的动力,再次调整学习目标,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4、第四阶段(第13-16周):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与学生沟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第五阶段(第17-20周):与学生沟通,了解一学期的收获,进一步制定假期学习目标,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
五、评估与反馈
1、定期评估:每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小测验,每月进行一次大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反馈调整: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辅导策略,确保辅导效果。
六、注意事项
1、尊重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避免歧视和体罚学生。
2、耐心指导: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3、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4、鼓励表扬:多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小学数学关爱计划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同时促进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