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您是不是也在纠结该不该让孩子读经园路小学?尤其是数学这门课,家长群里讨论得可热闹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不带滤镜,也不吹彩虹屁,就说说真实情况。
先问个实在的:数学老师到底行不行?我跟您说啊,师资这块绝对能打,去年我朋友家娃转学过来,发现班主任居然是区里数学教研组的核心成员,您知道啥概念不?就是那种会自己编题给学生练,还带出过奥数比赛前三名的狠角色,不过也不是所有老师都这么牛,但整体来说啊:
80%老师教龄超过5年,对付熊孩子经验丰富
每周都有集体备课,连隔壁班作业难度都统一把关
年轻老师会跟老教师结对子,跟打游戏带徒弟似的
对了,有个家长跟我吐槽过:"我家闺女原来看到数学就哭,现在回家居然主动要做口算题卡!"您猜怎么着?老师把加减法编成了闯关游戏,每过一关能换小贴纸,集齐十个换当数学课代表的机会,这招真绝了!
——————————————————————
再来说说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对吧?他们这儿玩得花样多:
动手实操课:比如学立体图形直接发橡皮泥捏模型
数学故事会:把应用题编成侦探破案情节
错题拍卖会:学生拿虚拟币竞拍别人错题来讲解
不过您可能会问:整这些花里胡哨的,考试成绩能行吗?去年期末统考数据挺有意思的:
平均分比区里高6.8分
90分以上占比47%,比前年涨了12%
后进生转化率全区第一
但也不是没槽点,有家长反映作业量忽多忽少,有时候周五布置的实践作业要量树叶算周长,遇上刮风下雨就尴尬了,不过多数家长觉得这种活学活用比刷题强。
——————————————————————
说到数学活动,他们真是舍得折腾,去年搞的"数学嘉年华"让我开眼了:
1、跳房子格子里写计算题
2、食堂窗口用分数知识换零食
3、操场设了条"数学迷宫",得解方程才能找到出口
我亲眼看见个小胖子为了拿到迷宫终点的乐高奖品,硬是把三元一次方程给啃下来了,这种活动效果比补课班强多了,至少孩子们不觉得数学是洪水猛兽。
——————————————————————
当然啦,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有些家长担心:
- 课堂太活跃会不会影响纪律?
- 总搞活动会不会耽误进度?
- 普通孩子会不会被牛娃碾压?
我特意观察过,他们其实有分层机制:
基础组:主抓计算和应用题
提升组:加餐思维拓展
竞赛组:专门培养比赛苗子
而且每月都有调整机会,不会一竿子打死,不过实话实说,如果孩子本身对数学完全没兴趣,可能还是会吃力,但老师会搞"数学门诊",课间随时能去问问题。
——————————————————————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哈,经园路小学的数学教育就像个调色盘,既保留传统教学的扎实功底,又加入新潮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两类孩子:
- 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的
- 吃不饱想拔高的
但您要是就认准题海战术,或者特别看重竞赛成绩的,可能得再掂量掂量,毕竟他们更注重培养数学思维,而不是单纯拼分数,反正教育这事吧,就跟买鞋似的,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