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深度教学
嘿,各位新手小白老师们,是不是一提到“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心里就有点打鼓?别慌,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
先问大家个问题啊,你觉得初中数学难教不?可能有人会说,那可不,知识点又多又杂,学生还不好理解,其实啊,这深度教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有窍门儿。
一、吃透教材是关键
咱得先把教材里那些个知识点摸得透透的,比如说函数这部分,你得知道它在整个初中数学体系里是啥地位,和前面的代数式、方程有啥联系,又怎么给后面的几何图形学习打基础,就像盖房子,得先把地基夯实了不是?
就拿一次函数来说吧,y = kx + b 这个式子看着简单,但这里面门道可不少,k 是啥?它是斜率,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你可以想象一下,爬山的时候,山坡陡不陡就是斜率在起作用,b 呢,是截距,就是这条线和 y 轴相交的那个点,你要是能把这些东西讲明白,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用生活实例把知识“拉下神坛”
数学这玩意儿,有时候抽象得很,学生一听就懵圈,这时候就得靠咱把这些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说教三角形的稳定性,你别光在黑板上画个三角形,然后告诉学生它稳定,你找个木架子,现场演示一下,把四边形的架子一推,它就变形了;再把三角形的架子一推,嘿,稳如泰山,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三角形这么神奇啊!以后再看到自行车的车架、篮球架这些,他们就能想到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
三、互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别光你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那多没意思啊,得让他们参与进来。
比如在讲概率的时候,你可以准备几个骰子,让学生自己扔一扔,记录一下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算一算概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哎呀,理论上的概率和实际扔出来的结果有时候会有点出入,这就是概率的魅力所在啊,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会更深刻。
四、小组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几何证明的时候,一个小组的几个同学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找条件,有的负责写步骤,有的负责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互相学习,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几何证明题,让小组合作完成,有个小组的同学一开始都没什么思路,但是通过互相交流,他们发现可以从辅助线入手,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题目解出来了,那一刻,他们那种兴奋劲儿就别提了,而且对几何证明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五、个性化辅导,一个都不能少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都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一听就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多花点时间,这时候就需要咱进行个性化辅导了。
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要耐心地给他讲解,找到他的知识薄弱点,比如说有个学生在有理数的加减法上总是出错,那你就要看看他是符号没搞明白,还是计算方法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辅导,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呢,你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资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
六、利用多媒体,让教学更生动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咱可得好好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网上有很多好的数学教学视频、动画,这些都能帮咱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比如说在讲地球的立体几何形状的时候,你可以放一个地球转动的动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赤道、两极是怎么回事,这样比光用嘴巴说强多了,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几何概念。
七、培养数学思维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初中数学可不是光让学生背几个公式就能行的,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遇到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结论,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找到线索,然后顺藤摸瓜,比如在做应用题的时候,教学生怎么把文字信息转化成数学表达式,这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
呢,初中数学深度教学需要咱用心去做,从吃透教材到教学方法,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只要咱用心了,学生就能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咱一起加油,把初中数学教学这件事儿干得漂漂亮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