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最近是不是也被学校安排要上公开课了?特别是数学课,面对一群小萝卜头,后边还坐着一排听课老师,想想都头皮发麻对吧?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保证你听完能支棱起来。
(敲黑板)先说最关键的问题——公开课到底要准备啥?是不是把知识点讲完就完事了?大漏特漏!记住这三个字:有趣、有用、有参与,有老师光顾着炫技搞花里胡哨的PPT,结果学生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懂,这不本末倒置了吗?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同事上次讲《分数的认识》,整节课都在用动画片演示,结果下课抽查,有个娃举手问:"老师,分数不就是把蛋糕切开吗?您搞的那些会跳舞的数字我看不懂啊。" 这教训够深刻吧?基础概念必须用实物演示,带几个苹果橘子去课堂,当场切开分给学生,比啥高科技都管用。
那怎么抓住学生注意力呢?试试这几个绝招:
1、开场三连问:"同学们猜猜今天要学什么?""为什么超市价签都要写小数?""你们家分披萨的时候遇到过麻烦吗?"
2、道具要接地气:尺子、硬币、零食包装袋这些日常物品比教具更亲切
3、允许出错:有孩子说"1米等于10厘米"别急着纠正,反问"那老师身高1.6米岂不是只有16厘米?"全班笑成一团反而记住了知识点
这里有个误区得提醒:千万别把公开课当表演!见过太多老师提前把问题和答案都排练好,上课就像放录音机,去年区里比赛,有个班所有学生回答都像机器人,评委当场扣分:"我们要看真实课堂,不是话剧彩排!"
说到互动环节,教你个杀手锏——游戏化设计,比如讲乘法口诀:
- 分组玩"口诀接龙",说错的要模仿动物叫
- 用扑克牌玩"24点"简化版
- 把计算题变成闯关游戏,每过一关就能解救"被困的数学精灵"
记得上次用这招,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还拽着我不让走,听课老师都掏出手机录像,关键是要把知识点藏在游戏里,就像把蔬菜拌进肉馅儿,孩子吃得香还营养均衡。
提问环节老冷场怎么办?试试"降维提问法",比如教面积计算:
普通问法:"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降维版:"要是给这块地铺瓷砖,横着能铺8块,竖着铺6块,总共需要多少块?"
看,立马从抽象公式变成生活场景,再配个加分制度,答对能给小组成员挣贴纸,保证举手举得跟小树林似的。
课件到底怎么做?记住这三个"不要":
1、不要超过10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不要用超过三种颜色
3、不要放会动的表情包
去年有个老师课件里跳出来会扭屁股的熊猫,好家伙,后半节课孩子们光等着看熊猫了。简洁明了才是王道,重点内容用荧光笔标出,配上学生自己的作业照片比啥都强。
时间把控总翻车?给你个独门秘方:彩排时给每个环节贴表情包。
导入:😎炫酷墨镜(5分钟)
新授:🤓学霸模式(15分钟)
练习:🤹♂️杂耍时间(10分钟)
🎤麦霸登场(5分钟)
把手机倒计时放在讲台上,看到表情包变化就自动推进流程,比生硬地看表自然多了。
最后说说那个要命的"紧张综合征",有老师一紧张就疯狂眨眼,还有的忘词愣在原地,告诉你个绝招:提前找班里最调皮的孩子聊天,上次公开课前,我跟班上的"捣蛋王"说:"今天你负责当'找茬小能手',专门挑老师的错!"结果整节课他听得比谁都认真,还真的指出了我板书的小错误,成了意外亮点。
说到底啊,公开课就像做菜,不用满汉全席,家常小炒最暖心,关键是把"教知识"变成"玩数学",让学生觉得"哎这题有点意思",评委最想看到的不是完美无缺的表演,而是真实发生的学习过程,哪怕中间卡壳了,处理得好反而能变成教学机智的展示。
对了,千万别信什么"最后一排坐大佬要重点关照"的鬼话,上周我去听课,有个老师整节课都在和后排领导互动,前边学生都快趴着睡觉了,这不捡了芝麻丢西瓜嘛!眼里要有学生,而不是观众,这才是公开课的灵魂。
要是看完还是心里打鼓,教你个终极大招——去菜市场观察卖菜大妈,人家怎么吆喝、怎么算账、怎么留住顾客,全都是活生生的数学教学案例,下次讲《小数加减法》直接带把电子秤过去,保准比你照着课本念效果好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