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怎么干
嘿,各位新手小白们!是不是一想到小学数学教研就觉得脑袋发懵,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呀?别慌,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这小学数学教研到底该怎么干。
一、明确教研目标
咱得先搞清楚为啥要搞教研呀,那肯定是为了让咱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好,让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学得扎实、用得灵活不是?比如说,有的老师发现班里好多学生在小数乘法这块老是出错,那这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咱们教研就可以围绕怎么教好小数乘法来展开啦。
具体怎么做呢?
- 先看看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心里有个底。
- 再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是计算方法没掌握,还是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呢?
- 然后根据这些来确定咱们教研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改进教学方法,还是要设计一些专项练习来巩固知识。
二、选好教研内容
这就好比做饭得先挑食材一样重要,可以从教材里的重难点入手,像分数加减法,很多孩子学起来都有点费劲,那咱们就可以研究研究怎么把这个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易错点,比如在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有些学生总是忘记换算单位,那就琢磨琢磨怎么帮他们养成好习惯,还有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不能少,现在流行项目式学习,咱们能不能把它用到小学数学教学里呢?
举个栗子哈:就拿“三角形内角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几个三角形,然后量量角的度数,让学生总结出内角和是 180 度,但要是换个思路,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去动手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探究它们的内角和,这样是不是就更有意思,也能让他们记得更牢呢?
三、确定教研方法
这方法可不少哦,最常用的就是集体备课啦,几个数学老师坐在一起,把要上的课过一遍,你出出主意,我提提建议,集思广益嘛,还有听评课,听听别的老师怎么上课,课后再一起评评,哪里上得好,哪里还能改进,网络研修也不错呀,现在网上有那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专家讲座,咱们可以在线学习交流,主题研讨也很有意义,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说不定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就像上次我们学校听张老师的“圆柱的表面积”那堂课,他用了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还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听完课我们就一起评,有的老师觉得可以多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能更好地联系实际;还有的老师建议在讲解公式推导的时候可以再慢一点,多给基础薄弱的学生一些时间消化,通过这样的听评课,大家都收获满满。
四、制定教研计划
有了前面那些准备,就可以开始写计划咯,先想想啥时候搞教研活动,每周或者每两周安排一次比较合适,不要太频繁也不要太稀疏,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也得定好,最好是大家都方便的时间和比较安静、宽敞的地方,参与人员当然就是咱们数学组的老师们啦,如果有其他学科的老师对数学教学感兴趣,也可以邀请他们一起来,还要明确分工哦,比如谁负责组织活动,谁负责记录讨论的内容等等。
比如说我们之前制定的一个月的教研计划:第一周集体备课“多边形的面积”,第二周听李老师的“可能性”公开课并评课,第三周进行网络研修学习新的教学软件怎么用,第四周开展主题研讨“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效果还不错。
五、实施教研活动
到这儿就该真刀真枪地干了,如果是集体备课,大家就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带着自己的想法来,讨论的时候积极发言,不要怕说错,听评课的时候要认真记录,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网络研修要按时参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把学到的好东西记下来,主题研讨前可以先收集一些资料,让自己在讨论的时候更有底气。
我记得有一次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有的老师提出可以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有的老师则说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比如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总结出了一套很实用的作业布置方法。
六、做好教研总结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可不能就算了哦,要及时回顾一下这次教研的成果,比如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想法,也要反思一下过程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像讨论的时候有没有跑题,某个方法是不是不太可行等等,把这些都整理出来,下次教研的时候就能做得更好。
就像那次关于作业质量的研讨后,我们按照总结出来的方法去布置作业,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交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也上升了不少,这就说明我们的教研是有成效的,但也发现了还有些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分层作业,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呀,小学数学教研就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只要咱们用心去做,肯定能让咱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棒,让孩子们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