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小学数学里的配图题到底该怎么做啊?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题目旁边画着水果、小动物或者几何图形,结果盯着图看了半天,愣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保证你听完之后能对着图拍大腿说:"原来这么简单啊!"
第一步:先搞明白啥是配图题
很多人一看到带图的数学题就发怵,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数学问题用图画出来给你看,比如说吧,题目说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买了5个苹果,旁边可能就画两堆苹果,这时候咱们得学会把图里的信息翻译成数学语言。
举个真实案例:有次考试出过一道题,图上画了5只兔子在吃胡萝卜,旁边还有3只兔子抱着胡萝卜往这边跑,结果好多同学直接写5+3=8,全错!为啥?仔细看题目写的是"现在有5只兔子在吃胡萝卜,每只兔子需要2根胡萝卜,又来了3只带着胡萝卜的兔子,每只带了4根",你看看,这图就是个障眼法!
关键操作:先看图还是先读题?
这个问题就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的,我个人的经验是先扫一眼图,再仔细读题,最后再回来看图,为啥要这样?因为有些图就是用来迷惑你的!
比如说这个情况:图上画着3个大盒子和5个小盒子,题目问"一共有多少个盒子",这时候你咔咔直接3+5=8就完事了?慢着!仔细看题目后面还写着"每个大盒子里装着2个小盒子"!这时候正确答案应该是3+(5-3×2)?哎等等,这题就考你会不会结合图文来看。
必杀技:标出已知条件
拿支铅笔直接在图上做标记特别管用!比如说:
1、圈数字:图上有几个苹果?几只小动物?
2、标关系:用箭头画出来谁给谁东西,谁比谁多
3、写备注:直接在图上写"每人分3个"这种关键信息
我侄女上次作业就有道题,图上画着6个小朋友在分糖果,旁边有18颗糖,她老算不对,后来我教她在每个小朋友头上写"分到?颗",在糖果堆旁写"总共18颗",立马就明白要用18÷6=3了。
常见坑点大揭秘
1、单位不一致:图上画着5个苹果,题目说"每千克苹果3元"(这时候就得问清楚单个苹果的重量)
2、隐藏条件:比如画着排队的小动物,排在第三位的小熊穿红衣服(这个颜色和数学无关,纯粹干扰项)
3、比例问题:图画的是缩小版,比如1厘米代表1米,这个比例尺特别容易被忽略
有次月考出过这样的题:画了个操场平面图,标着比例尺1:100,结果问实际周长,结果全班三分之一的人忘记换算单位,直接量图上尺寸就计算了,你说冤不冤?
万能解题四步法
1、扫描仪模式:先把图和题目整体看一遍,就像用眼睛当扫描仪
2、找茬游戏:对比图和文字,找出对应关系和矛盾点
3、翻译官附体:把图像信息转成数字或公式,quot;堆成三层的积木"翻译成3×每层块数
4、侦探破案:检查有没有遗漏的线索,比如说图角落不起眼的小物件
记得去年有个题特别绝:图上画着游乐场旋转木马,题目问"小明坐了3圈,每圈5分钟",结果正确答案要算3×5=15分钟?错!仔细看图上旋转木马旁边有个小牌子写着"每圈包含2次暂停,每次1分钟",所以正确答案是3×(5+2)=21分钟,你看看,这陷阱埋的!
个人独家心得
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我发现很多孩子不是不会算数,而是不会把现实场景转化成数学问题,配图题其实就是培养这种"数学眼力"的好机会,下次遇到带图的题目,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 把图当漫画看,想象自己在看故事
- 用手指着图和题目逐行对照
- 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不同类型的信息
- 做完题后把答案带回到图里验证,看合不合理
有家长跟我吐槽过:"现在数学题整得跟解谜游戏似的!"这话还真不假,但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逻辑思维的好机会吗?下次你家娃再被配图题难住,别急着骂他笨,跟他一起玩"找线索游戏",说不定会发现数学也挺有意思的!
说到底,配图题就是个纸老虎,记住咱们今天聊的这些门道,多练习几次,保管你看到带图的数学题反而会偷着乐——这不就是送分题嘛!最后提醒一句,千万别被花里胡哨的插图带偏了,抓住数字关系和题目要求才是正经,要是做完题还有时间,记得把答案代入图里检查看看,好比说算出来每人分5个苹果,但图上明明画着7个小朋友,这时候肯定哪里出问题了对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