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啊?是不是很多同学一翻开数学课本就开始头疼?二次函数像天书,几何证明题比解谜游戏还难,每次考试前都慌得不行?别急,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事儿——而且是用看视频的方法来搞定初中数学!
(敲黑板)重点来了啊!看视频学数学绝对不是开着手机刷剧式学习!你要是边看视频边啃薯片,那效果肯定比抄作业还差,咱得先搞明白为啥要看视频学数学对不对?比如你上课没听懂老师讲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回家打开视频反复看推导过程,这不比死磕课本强?
第一个核心问题:视频学习到底有啥优势?
举个真实例子啊,我表弟去年初二,数学一直卡在60分上下,后来他跟着视频把整本几何课本重学了一遍,每次遇到不会的题就找到对应章节反复看讲解,结果期末考直接冲到了85分,为啥视频能帮到他?因为视频能随时暂停、回放,还能用动画演示抽象概念,比如学坐标系平移,动态演示可比课本上静止的图好懂多了对吧?
具体该怎么做呢?
1、准备纸质笔记本+电子设备分开用(别在平板上乱涂乱画!)
2、看到关键公式马上暂停自己推导一遍
3、用1.5倍速查漏补缺(但新手建议先用正常速度)
4、每看完一个章节就做三道对应练习题
第二个要命的问题:海量视频怎么选才不会踩坑?
现在随便一搜都是"XX名师""秒杀技巧",点进去发现老师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或者满屏都是广告,这里教你们三个筛选口诀:
看评论区真实学生反馈(注意辨别水军)
试看前5分钟判断节奏是否合适
优先选有配套练习的系列课程
比如B站有个up主叫"数学不烦恼",他讲一元二次方程那期视频,光是韦达定理就用了买菜讲价的例子,特别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不过要注意,千万别在不同老师的视频里反复横跳,今天跟张老师学函数,明天看李校长讲概率,知识点体系会乱成毛线团。
第三个关键点:看视频和做题的时间怎么分配?
有个调查数据很有意思:重点中学学生平均看20分钟教学视频要做40分钟练习题,而普通学生这个比例是1:1,这说明啥?光看不练绝对会眼高手低!建议采用"333法则":
- 30%时间看新知识讲解
- 30%时间做基础题
- 40%时间看错题解析视频
举个反面教材,我邻居家孩子每天看两小时数学视频,笔记本记得花花绿绿,结果月考还是不及格,后来发现他从来不暂停做题,就像看电视剧似的把视频刷完了,所以说啊,看视频时手边必须要有草稿纸,看到例题先自己试着解,解不出来再看讲解,这个步骤绝对不能省!
第四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如何用视频补基础?
很多同学卡在数学学不好,其实是小学分数运算都没搞明白,这时候看初中课程视频就像听天书,怎么办?得学会跨年级查漏补缺,比如初二学勾股定理总出错,可能需要回去看五年级的多边形面积计算,现在很多视频平台都有知识点树状图,就像查字典似的能找到前置知识。
重点提醒:
准备错题本记录视频时间戳(quot;3分15秒讲的辅助线画法")
每周固定1小时补基础漏洞
用不同颜色区分"完全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内容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其实我初中那会儿数学也烂得要命,直到发现有个老师用"打游戏通关"的方式讲知识点,比如把解方程比作打boss,未知数就是boss的血条,各种解法就是技能组合,现在回头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比智商更重要,视频学习虽然方便,但千万别让它替代了思考和动手的过程,就像学游泳不能光看教学视频不下水,数学也得在试错中成长对吧?
突然想起来,去年有个学生私信我说,他跟着视频学了三个月,现在居然能教同桌做题了,所以啊,只要方法对路,初中数学真的没想象中那么可怕,关键是别让视频困住你的思维,要把它当成随时可以请教的智能家教,下次看视频前,记得先把课本翻到对应章节,准备好纸笔,咱们要打的是持久战不是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