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小学数学解题感悟到底该怎么写啊?是不是每次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你都觉得脑子一片空白?明明题目会做,但一说到“感悟”俩字,就像被按了暂停键…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保证让你从“不知道怎么写”变成“哎呀,原来还能这样”!
解题感悟到底是个啥?
别被名字吓到!说白了,解题感悟就是你做完一道题后,心里冒出来的那些小想法。“哎,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个方法?”或者“这题是不是和之前学的某个知识点有关系?”甚至可能是“错了好几次,终于搞懂了,真爽!”——对,这些碎碎念,整理一下就是感悟!
举个例子:小明做鸡兔同笼题,一开始只会用方程,后来发现用假设法更简单,他的感悟可能是:“原来换一种思路,难题也能变简单!”看,多真实!
怎么写才能不流水账?
很多人写感悟就像写日记:“今天做了第5题,先看题目,然后算了一下,最后答案对了。”——这…老师看了估计想打哈欠,那咋办?记住这三点:
1、抓矛盾点:题目里哪一步让你卡住了?为什么卡住?
→ “一开始用公式算面积,结果单位总搞错,后来发现单位换算才是关键!”
2、找联系:这题和之前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 “分数应用题和整数应用题,原来都是先找单位‘1’啊!”
3、说人话:别用“通过…使我认识到…”这种官方语言,直接说:“我突然发现,画线段图比空想管用多了!”
那具体要分几步写?
别慌!咱们拆开揉碎了说:
1、复现战场(但别抄题!):
“今天遇到一道题,说游泳池进水口2小时放满,排水口3小时排空,同时开多久能满?第一反应:这数字好整,应该不难吧?”
2、暴露问题:
“结果算了半天得负数?整个人懵了!检查发现,把工作效率搞反了…”
3、转折时刻:
“突然想起老师说的‘把总量看作1’,试着用1/2-1/3,终于算对了!”
4、升华总结:
“原来这类题的关键,是把整体当1,而不是纠结具体水量,这和之前工程问题好像是一家的!”
怎么让感悟更有深度?
光说“我学会了”可不够,试着问自己这些问题:
“这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 “原来出题人把进水排水同时开,是想考我们对效率的理解啊!”
“如果换个条件会怎样?”
→ “如果排水口更大,可能永远放不满?这和实际生活好像有关系!”
“其他题能用这方法吗?”
→ “下次遇到牛吃草问题,是不是也能用‘单位1’的思路试试?”
常见误区大揭秘!
新手常踩这些坑,看看你中招没:
❌假大空:
“通过这道题,我明白了数学的博大精深…”(老师OS:说具体点啊!)
✅ 正确示范:
“以前总觉得应用题难,现在发现只要找到‘不变量’,比如速度不变、总量不变,问题就简单多了。”
❌只夸不骂:
“这题太简单了,没什么好写的。”
✅ 正确示范:
“虽然题简单,但让我注意到:越简单的题越容易漏单位,下次要更仔细。”
送你三个万能模板
实在不知道咋开头?试试这些:
1、对比式:
“以前遇到XX题总是XX,现在学会了XX方法,终于不用再XX了!”
2、打脸式:
“我以为这题应该XX做,结果老师教了XX方法,完全颠覆认知!”
3、生活联想式:
“解题就像拼乐高,找不到关键零件时,换个角度也许就看到啦!”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一道行程问题卡了整整一周,后来在草稿纸上乱画路线图,突然灵光一闪:“原来相遇时间不是单独算的,得看两人速度加起来的效果!”那一刻的顿悟感,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啊,解题感悟最珍贵的不是文笔多好,而是记录下这些“啊哈时刻”,当你回头看时,会发现这些磕磕绊绊的思考痕迹,才是数学路上最闪亮的脚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