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初中数学啊,好多家长和孩子都挠头对不对?特别是刚从小升初上来那会儿,知识点突然变难,作业量也上来了,不少孩子就开始犯怵,但说真的,数学这玩意儿就像打游戏通关——你掌握了方法,它就是升级路上的经验包;要是没找到门道,那可真是处处都是拦路怪,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初中数学到底该怎么学才不踩坑?
(先来个小调查:你家孩子是不是总说"上课听懂了,回家做题就蒙圈"?如果是的话,接着往下看就对了)
---分割线
第一大关:破除"数学恐惧症"的魔咒
很多孩子刚上初一就喊"数学好难",仔细一问发现,八成是小学基础没打牢,就像盖楼没打地基,越往上盖越危险,这里教大家个土办法——每天花10分钟玩"数学连连看":
1、把当天学的公式抄在便利贴上
2、随机抽两张出来找关联
3、用大白话解释这两个公式能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抽到"勾股定理"和"平方根",就可以说:"这两哥们儿合伙能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啊!"这么玩上两周,孩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绝对肉眼可见地提升。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带过的小王同学,用这方法三个月就把数学从68分提到89分,关键是他现在看见几何题眼睛都放光)
---分割线
第二招:错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错题本,十个孩子九个都在糊弄,不是照抄题目答案完事,就是写得龙飞凤舞自己都看不懂,这里划重点:错题本要记三样东西:
- 当时怎么错的(计算错?概念混?看漏条件?)
- 正确解法分几步走
- 下次遇到类似题怎么预警
比如解方程总在移项出错,就在错题本封面贴个警示条:"移项必变号!变号!变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期中考试前翻一遍,保准比刷十套卷子管用。
---分割线
第三板斧:把抽象概念"具象化"
初中开始接触函数、坐标系这些抽象概念,很多孩子就在这儿卡壳,这时候千万别死记硬背,试试这些骚操作:
1、用生活场景理解函数:手机话费套餐就是分段函数
2、把坐标系画成小区地图:奶茶店在(3,5),图书馆在(-2,4)
3、概率问题用扑克牌演示:抽红心的概率=红心牌数÷总牌数
(偷偷告诉你:重点中学老师都在用的方法,亲测有效)
---分割线
第四秘诀:合理安排做题顺序
考试时间总不够用?平时练习就要培养战术意识:
① 先吃"软柿子"(简单题)
② 再啃"硬骨头"(难题)
③ 最后检查"陷阱题"(易错题)
平时做作业也可以按这个顺序来,慢慢形成肌肉记忆,重点来了:千万别在难题上死磕超过15分钟,标记好先跳过去,等做完其他题再回头收拾它。
---分割线
第五绝招:家长的正确助攻姿势
很多家长一着急就买各种练习册,结果适得其反,记住三个"要"和三个"不要":
✅要当"好奇宝宝":多问"这题你是怎么想的"
✅要做"场景导演":把数学题编成生活故事
✅要当"夸夸团长":抓住具体进步使劲夸
❌不要当"人肉答案机"
❌不要念叨"我当年数学可好了"
❌不要比较"别人家孩子"
(说个扎心的事实:调查显示78%的数学焦虑其实来自家长的无心之言)
---分割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数学学习就像种庄稼,急不得也快不来,见过太多孩子初一还在及格线挣扎,初三突然开窍冲进年级前二十,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消化掉,记住啊,数学考的不是智商,而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耐心,今天分享的这些方法,挑两三个先试起来,坚持三个月,你绝对会回来感谢我的!
对了,要是你家孩子对某个知识点特别头疼,别急着报补习班,先把课本例题吃透,再找5道同类题反复练,保准比盲目刷题强十倍,数学这事儿吧,有时候就是窗户纸,捅破了就海阔天空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