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每次备课看到“三维目标”这四个字,是不是都会有点懵?别慌啊,刚接触这玩意儿谁不是这样,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到底怎么搞定初中数学课上的三维目标——哎对,就是那个听起来高大上,但拆开了看其实特别接地气的教学指南。
第一维:知识技能目标到底是个啥?
先别急着翻白眼,咱们先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知识技能目标说白了就是这节课要让学生记住啥、会做啥,比如讲勾股定理,目标总不能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吧?得具体到能背公式、会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对不对?
举个栗子🌰: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知识目标可以写成“学生能准确说出方程解的概念,并独立完成3道基础练习题”,你看,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点:
1、知识点要具体(别写“理解方程”这种模糊的话)
2、要有可检测的标准(比如做对3道题)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直接把课本目录抄下来就行?嘿,您可千万别!得把知识点嚼碎了喂给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别光写“掌握坐标系”,得拆成“能画出坐标轴”、“会找点坐标”、“能用坐标描述位置”这三个小目标。
第二维:过程方法目标怎么玩出新花样?
这维度最容易写成假大空!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停停停,咱们来点实在的,过程方法目标其实是在说: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学到知识。
比如说教立体几何的时候,与其让学生干瞪眼看PPT,不如这么设计:
动手操作:用橡皮泥捏立方体,实际感受棱长和体积的关系
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差异
思维导图:用树状图梳理各类几何体的表面积公式
重点来了啊!这里要突出学生是主角,举个反面教材:“教师演示实验过程”这种写法就完全跑偏了——过程方法目标得是学生自己动起来才算数。
第三维:情感态度目标真的重要吗?
哎呀这个维度最容易被忽视!很多老师觉得“反正考试不考态度”,但你想啊,要是学生一上数学课就犯怵,公式记得再牢有啥用?这里咱们得分三步走:
1、消除恐惧:比如在错题讲评时特意表扬解题思路的创新点
2、建立兴趣:用数学魔术(比如数字读心术)导入新课
3、培养价值观:通过统计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数据
举个真实案例📚:上学期我在讲概率时,让学生计算学校食堂浪费粮食的概率,结果有个孩子课后自发做了剩饭统计表,这就是情感目标达标的典型啊——既连结了现实生活,又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三维目标怎么避免各玩各的?
这时候肯定有老师要拍大腿:这三个维度分明是割裂的啊!别急,教你个绝招——用主线任务串起来,比如教函数图像时:
知识技能:学会描点法画图
过程方法:通过小组竞赛完成不同函数的图像绘制
情感态度:在合作中发现数学图形的对称美
看明白没?同样的课堂活动,三个维度的目标像扭麻花一样拧在一起,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能一箭三雕的教学设计点。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1、把教学目标写成教师任务:“讲解二次函数性质”这是老师要做的事,得改成“学生能归纳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与系数关系”
2、情感目标假大空:“培养爱国情怀”这种和数学课八竿子打不着的目标,不如换成“通过数学家故事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3、三维目标各自为战:检查下三个目标之间有没有内在逻辑链条,就像做酸辣土豆丝,醋、辣椒、土豆丝得炒成一盘才香
个人觉得啊,三维目标就像做菜的三要素:食材、火候、调味,光有知识点(食材)不行,还得讲究教学方法(火候),最后那个情感态度(调味)才是让学生回味无穷的关键,下次写教案的时候,不妨先自问三个问题:这节课学生要带走什么干货?他们是怎么获取这些知识的?上完课他们对数学的感觉有没有变好点?把这三点捋顺了,三维目标自然就水到渠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