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数学这玩意儿啊,尤其是初中数学,是不是很多人一听到就头皮发麻?你可能会想:公式背不下来怎么办?应用题永远读不懂题目?几何证明题像在看天书?别慌啊老铁,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怎么把这玩意儿重新捡起来,而且捡得明明白白。
(先点根烟,哦不,先喝口水)首先咱得搞明白:为啥要重新学初中数学?你可能会说"工作需要"、"辅导孩子"、"纯粹就是看当年没学好不爽"...不管啥原因,最关键的是别把这事儿想得太严肃,数学又不是洪水猛兽,它就是套解决问题的工具嘛。
第一步:**别急着做题!先把心态摆正
(敲黑板)很多人上来就翻练习册,结果被第一道题卡住就崩溃了,咱先得把心理建设做好对不对?
- 承认自己现在就是小白(这不丢人!)
- 允许自己犯错(错题本可比全对的作业有价值多了)
- 每天固定时间学(哪怕15分钟也比三天打鱼强)
举个真实案例:我邻居老王,四十好几的人了,去年突然想考电工证,初中数学早忘光了,结果人家每天晚饭后雷打不动学半小时,三个月就把函数和几何补回来了,你看,持续性比强度重要多了。
第二步:**搞明白你究竟要学啥
初中数学看着内容多,其实就三大块:
1、数与代数(方程、函数、不等式)
2、图形与几何(三角形、圆、坐标系)
3、统计与概率(这个最简单但也最容易被忽视)
建议先从统计概率入手,为啥?因为贴近生活啊!算算双色球中奖概率(虽然基本中不了)、看看天气预报的降水概率,这不比对着二次函数干瞪眼有意思?
第三步:**找对学习材料太关键了
(突然拍大腿)千万别直接买本五三就开干!那玩意儿能把新手劝退到怀疑人生,试试这些接地气的:
- 洋葱学院APP(动画讲解超治愈)
- 可汗学院中文版(免费!双语对照)
- 《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系列(日式漫画教学)
举个反面教材:我之前试过直接看教材,结果看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种官方表述直接懵逼,后来看视频才明白,不就是两条铁轨永远不碰头,旁边的电线杆角度都相同嘛!
第四步:**建立你的数学武器库
(推眼镜)这里说的可不是买文具,而是打造解题思维框架:
遇到问题先画图(别管多简单的题,画出来立马清晰)
把公式翻译成人话(比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三边玩接龙)
准备三个本子:
- 知识点手账(用自己的话记概念)
- 错题博物馆(专门收藏奇葩错误)
- 灵感便签本(随时记录"啊哈时刻")
举个真实操作: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我把求根公式编成了rap:"负b加减根号下,b方减四ac,二a不要忘..."(虽然有点尬但真的记住了)
第五步:**实战演练的骚操作
(突然兴奋)光看不动手就是耍流氓!但做题也得讲策略:
1、先做改错题(把昨天的错题再做一遍)
2、新旧知识混着做(防止学了后面忘前面)
3、给自己出题(比如算奶茶满减怎么最划算)
重点来了:别查答案!就算做错了,完整的思考过程比正确答案珍贵十倍,我有个损招——对着空气讲题,假装在教别人,这招治好了我多年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第六步:**找到你的救兵联盟
自学不等于孤军奋战!试试这些外挂:
- 加几个学习群(别加太多,三个以内最佳)
- 关注"数学史"类up主(知道公式怎么来的会突然开窍)
- 定期找老师/学霸"碰瓷"(脸皮要厚,问就完了)
说个真事:我在学相似三角形时死活转不过弯,后来在菜市场看大妈切西瓜,突然就悟了——三角形比例和切西瓜手法居然是一个道理!所以说生活处处是数学啊。
第七步:**对付瓶颈期的野路子
学到某个阶段肯定会想摔书,这时候你需要:
降维打击法(去教更小白的人)
场景迁移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用概率算麻将胡牌几率)
考古疗法(翻出三个月前的作业,感受自己的进步)
千万别信什么"数学需要天赋"的鬼话!我见过最励志的是快递小哥,靠送外卖间隙学数学,最后考上了成人本科。关键就在于把学习碎片化——等红灯时背个公式,排队时琢磨道题,积少成多特别可怕。
(伸个懒腰)说到最后啊,重新学数学这事儿,其实就是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你会发现:
- 很多当年觉得难的知识,现在看居然这么简单
- 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
- 逻辑思维能力真的会肉眼可见地变强
不过说实在的,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自己的节奏,有人适合每天啃一点,有人适合集中突破,没必要跟风网红学习法,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说的:"摊煎饼都要掌握火候,何况学数学呢?"
(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如果你现在卡在某个知识点,不妨试试倒推学习法——直接翻到练习题,看看题目要什么,再回头找对应的知识点,这招对函数特别管用,信我!
啊,重新学初中数学这事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最好的时机永远是现在,别等着把计划做完美了再动手,先翻开书看五分钟,说不定就停不下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