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最近是不是也在打听开封小学数学老师的情况?特别是这位传说中的李老师到底靠不靠谱?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注意啊,我可不是营销号,就是个喜欢观察身边教育现象的路人甲,接下来说的全是真实体验和身边家长的反馈。
第一问:李老师讲课到底行不行?
前几天碰见邻居王姐接孩子放学,她家娃就在李老师班上,我问她:“李老师上课是不是特严肃啊?”结果王姐一拍大腿:“可别被外表骗了!上次公开课我去看了,人家把乘法表编成拍手歌,二十几个小孩跟着节奏啪啪拍手,我家熊孩子回家居然主动背口诀!”
李老师有三个绝活:
口诀可视化:把抽象公式变成彩色卡片,像玩扑克牌一样教运算
错误示范法:故意在黑板上算错题,让孩子们当"小侦探"纠错
生活应用题:上周布置的作业是让家长带娃逛超市,算购物车里的总价
不过也有家长反映,有些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刚开始不适应这种热闹的课堂,得有个适应过程。
第二问:作业多不多?会不会压垮孩子?
这个问题得分两面看,上个月教育局抽查作业量,李老师班上的数学作业本比其他班薄了三分之一——但有个特别的设计:每天最后都有一道"自选挑战题",用李老师的话说:“能做出来的都是勇士,做不出来就当看故事。”
举个栗子,上周的挑战题是这样的:“如果你家养了5只兔子,每天生出3颗彩蛋,连续生5天会发生什么?”结果第二天全班炸锅了,有孩子认真计算总量,也有娃举手问:“老师,兔子怎么会下彩蛋呢?”你猜李老师怎么说?“问得好!这说明你们认真思考了,其实这是老师埋的陷阱哦~”
第三问:成绩提升到底明不明显?
直接上硬核数据:去年期中考试,他们班平均分比年级水平高6.8分,但更关键的是——不及格人数从8人降到了2人,不过要提醒各位家长,成绩这事儿得看长期,我同事家的娃跟了李老师两年,最明显的变化不是分数,而是这三点:
1、写作业前会自己整理书桌了
2、考试时懂得先做标记"确定题"和"待定题"
3、看到错题本不再哭丧着脸,反而说"又找到进步空间了"
第四问:传说中的"家长作业"是真的吗?
这事儿得客观说,李老师确实会布置些需要家长参与的作业,但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比如上个月的"家庭测量日",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
- 用脚步丈量客厅面积
- 用矿泉水瓶盖测量炒锅容量
- 记录全家人的身高做成柱状图
隔壁单元张叔吐槽:“活了大半辈子,头回知道我家炒锅能装182个瓶盖!”不过孩子们倒是玩疯了,有个小姑娘甚至发明了"瓶盖换算公式",现在成了班里的计量单位小达人。
第五问:遇到孩子跟不上怎么办?
这事我特意问过李老师班上的家长,他们班有个特殊设置——"错题银行"制度,具体操作是:
-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错题存折"
- 订正正确能获得"智慧币"
- 攒够10个币可以兑换"免作业卡"
- 每月举办"错题拍卖会",用智慧币竞拍老师准备的小礼物
最绝的是,李老师还设置了"师徒系统",让进度快的孩子当"小老师",听说有个小男生为了给"徒弟"讲明白钟表问题,自己捣鼓出个纸板时钟,现在都能修家里的机械闹钟了!
最后说说个人看法吧
在跟十几个家长聊过后,我发现李老师最厉害的不是教学技巧,而是把数学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次路过他们班,听见他在教分数:“这块披萨要是切歪了,你多吃的那块就是分子,总份数就是分母...”当时就听见此起彼咽口水的声音。
当然啦,没有完美的老师,有家长觉得李老师管得太细,连草稿本都要检查书写;也有家长嫌课堂太活跃,担心孩子收不住心,但怎么说呢,教育本来就是千人千面的事,就像买菜做饭,有人爱大火爆炒,有人喜欢文火慢炖,关键看自家孩子是什么"食材"对吧?
反正要是让我选,我宁愿孩子遇到个会变着法子让知识活起来的老师,哪怕偶尔吵吵闹闹,也比对着冷冰冰的公式强,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