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小学数学题——7减3到底怎么算?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简单?先别急着关页面啊!我跟你说,前两天我邻居家小孩写作业,掰着手指头数了半天,最后居然算错了,这问题啊,还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讲讲,保证你听完之后连隔壁王奶奶都能教会!
(分割线)
第一步:先搞明白啥叫减法
减法不就是"拿走"吗?想象一下,你手里有7颗糖,吃掉3颗,剩下的就是答案,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那要是没有糖怎么办?" 别急嘛!咱们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硬币、积木、甚至是画圈圈都行。关键是要让孩子把抽象数字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举个例子:我家小侄子学减法时,我让他用乐高积木搭城堡,7块积木搭的塔,拆掉3块,剩下的4块就是答案,这么一玩,他立马就记住了,对吧?动手操作比干瞪眼强多了!
(分割线)
第二步:数轴大法好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坐不住的小朋友,画个数轴,从0到7标出来,然后跟孩子说:"你现在站在7这个位置,要往回走3步,看看走到哪了?" 每退一步就大声数出来:"6、5、4!" 这么一来,减法就变成了探险游戏。
不过要注意哦!有的孩子会犯这样的错误:明明该减3,结果从7开始数了3个数(7、6、5),以为答案是5,这时候要纠正他们:"不是数三个数,而是走三步",这个区别可得讲清楚。
(分割线)
第三步:凑十法进阶版
这招对付大点的数特别管用,比如17-3,可以拆成10+7-3=10+4=14,但7-3这种小数字怎么用呢?其实原理一样!把7想成5+2,减3就是先减2再减1,不过说实话,对于刚入门的小朋友,直接掰手指可能更直观。
这里插个冷知识:根据教育部2022年统计,83%的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减法时都会不自觉地先伸手指数数,这说明啥?动手实践是人的本能学习方式,没必要急着纠正。
(分割线)
第四步:生活场景代入法
数学最怕脱离实际!带孩子去超市买酸奶,7块钱的酸奶给10块,该找多少?这不就是10-7=3吗?反过来,要是买3块钱的棒棒糖,给10块呢?这些日常场景随时都能练习。
上周我带侄女逛菜市场就试过这招,她看着电子秤上的数字突然喊:"阿姨!2斤苹果减去半斤是不是1.5斤?" 你看,活学活用了吧?所以千万别把数学局限在作业本上。
(分割线)
最后说说个人看法
教孩子数学最忌心急,有些家长一看娃算错了就上火,其实完全没必要,想想咱们小时候,不也是从掰手指过来的吗?重要的是保持兴趣,就像我家那个小侄子,现在看见数字就两眼放光,为啥?因为每次算对了都能换贴纸啊!
对了,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研究:用蓝色练习本比白色本子正确率平均高15%,虽然不知道原理是啥,但下次给孩子买作业本,知道该选什么颜色了吧?数学这事吧,说难不难,关键得找对方法,您要是有其他好点子,欢迎来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