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是不是每次看到数学卷子最后两道大题就手心冒汗?是不是觉得140分就像天上星星一样遥不可及?别慌,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把初中数学从“及格线徘徊”干到“稳坐140分宝座”——而且不用头悬梁锥刺股那种苦哈哈的方法!
※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你连走路都没学会,怎么就想着飞了?
好多同学一上来就狂刷压轴题,结果连基础选择题都错三四个,你猜怎么着?初中数学70%的分数都藏在基础知识里!比如有理数运算、方程解法、几何定理,这些就像盖房子的砖头——砖头都缺角,房子能不塌吗?举个真实例子:我表弟去年初二,数学一直卡在110分,后来逼着他每天花20分钟专门练计算题,一个月后单是计算失误就少了15分!
重点来了:
1、每天雷打不动练10道计算题(别嫌烦,肌肉记忆就是这么来的);
2、课本上的公式自己推导三遍(比如完全平方公式,用画图法比死记硬背快十倍);
3、课本例题做到能闭着眼睛讲步骤(中考题60%都是例题变形)。
※错题本到底要不要做?我直接给你看个血泪教训
去年有个学生来找我,刷了三十套卷子还是考120,我翻开他错题本——好家伙,全是红笔写的正确答案!这哪叫错题本,根本就是“正确答案展览馆”。真正的错题本要记录三种东西:
“哎呀这题我明明会!”的粗心题(用荧光笔标出看错的条件);
“老师讲完还是懵”的难题(用便利贴写三步拆解思路);
“见都没见过”的怪题(专门建个“外星人题库”周末攻克)。
关键操作:
每周挑个下午,把错题本题目重新做一遍,这时候你会发现——咦?上次卡壳的地方,这次居然秒懂!这就叫“大脑消化期”,比连续刷题管用多了。
※考试时间总不够?你可能掉进了这三个坑
1、选择题当大题做(一道选择纠结5分钟,后面大题只能哭);
2、遇到难题死磕到底(就像追公交车,错过这班还有下一班);
3、做完不检查就发呆(最后15分钟足够救回10分!)。
亲测有效的节奏分配:
- 前1-20分钟:搞定选择填空(遇到卡壳的立马画圈跳过);
- 21-50分钟:横扫前四道大题(这里藏着80%的基础分);
- 最后30分钟:主攻压轴题+检查(检查时用逆向代入法,比如把答案带回原题验证)。
※说个颠覆认知的真相:考140分的人,可能比你还“笨”
我教过一个女生,数学天分一般,但人家有个绝招——“三遍审题法”,第一遍用铅笔勾画关键数据,第二遍在草稿纸上转化成数学语言,第三遍确认问题和条件是否匹配,就这么个笨方法,让她在几何证明题上从总丢分变成稳定拿满分。
记住这个口诀:
“小题要快准狠,大题要稳又狠,检查要狠上加狠”。(别笑,考场上一紧张真会忘记自己姓啥)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有人觉得数学140分靠天赋,我倒觉得更像打游戏通关——找到隐藏的加分道具(比如错题本),避开陷阱关卡(比如无效刷题),再掌握几个必杀技(比如时间分配),下次考试前,试试对着镜子说三次:“我就是数学锦鲤本鲤!” 别说,心理暗示还真能让你多拿5分。
现在放下手机,把上次月考错的那道函数题重新做一遍,对,就现在!140分的大门已经开了条缝,就看你愿不愿意伸手推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