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数学这玩意儿是不是总让你头疼?公式背了又忘,题目换个数字就不会做,考试卷子发下来手都在抖…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像我这种普通人要怎么拿下初中数学这块硬骨头,先说好了哈,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直接上干货!
首先得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学不会数学?
很多人一上来就被自己吓住了,"我天生没数学细胞"、"女生学不好理科"...打住!去年有个初三女生,数学从40分冲到90分,你猜她咋做到的?就俩字:心态,她跟我说:"以前总觉得自己笨,后来发现就是没找对方法",所以啊,先撕掉"学不会"的标签,咱们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有普通人的逆袭方式对吧?
第二个关键问题:基础差到连分数计算都搞不定怎么办?
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刷题!去年有个学生拿着满是红叉的作业来找我,一问才发现他连等式的基本性质都没搞明白,这就好比盖房子没打地基,墙砌得再漂亮也得塌。
具体要这么做:
1、把课本当《新华字典》用,每次遇到不懂的立马翻书
2、手抄关键公式,别打印!亲手写三遍比看十遍管用
3、画思维导图,把知识点像串羊肉串那样连起来
举个实在例子: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把求根公式、因式分解、图像抛物线这些全画在一张纸上,突然就发现它们都是亲兄弟!
第三个灵魂拷问:上课听懂了,做题还是蒙圈咋整?
这就是典型的"眼睛会了手不会"!去年教过个男生,听课特认真,笔记记得跟印刷体似的,结果考试总在及格线徘徊,后来发现他缺了最关键的一步:拆解标准答案。
具体操作指南:
- 准备三种颜色的笔:红笔标解题步骤,蓝笔写思路,绿笔注易错点
- 像侦探破案那样,把答案拆成"已知线索→推理过程→得出结论"
- 每周挑3道经典题反复重做,直到能闭着眼说出解题逻辑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学生专门研究几何证明题,把辅助线画法整理成"秘籍",后来遇到这类题就跟玩儿似的
第四个痛点:错题本到底要不要做?怎么做?
跟你说个吓人的数据:80%的学生错题本都在做无用功!他们要么抄题目不分析,要么整理完再也不看,真正有用的错题本得这么搞:
1、分类标签法:给错题贴"粗心"、"概念不清"、"完全不会"三种标签
2、错题变形术:把原题数字改改,条件调换,自己出个"孪生题"
3、定期大扫除:把已经掌握的错题划掉,看着本子变薄超有成就感
去年带过个学生,三个月整理了200道错题,结果期末考卷上有一半题型他都见过类似的,你说这分能不高吗?
第五个秘密武器:怎么让数学变得有趣?
别笑!真有办法,你知道现在最火的数学学习法是什么吗?游戏化学习!比如说:
- 把解方程当成闯关游戏,每解对一题就给自己+10经验值
- 和同学组队PK,谁先解出题就能获得"优先干饭权"
- 用现实问题练手,比如算奶茶店的折扣怎么最划算
我表弟就是用这招,原本看到数学就头疼,现在天天追着我问有没有新题能刷,跟打王者上分似的来劲
最后说说个人看法
学数学这事儿吧,就跟炖老火靓汤一个道理——急不得,见过太多人想走捷径,结果反而绕远路,咱要做的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搞懂一个公式,明天拿下一种题型,慢慢就会发现,原来觉得高不可攀的数学山,不知不觉已经爬到半山腰了。
记住啊,数学不是比谁聪明,是比谁更会"偷懒",找到正确方法,养成好习惯,剩下的交给时间,对了,你手机里那个总刷短视频的APP,是不是该换个数学学习软件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