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最近总听家长说孩子数学题老出错,一问都说"步骤都会就是算错了",这时候我就纳闷了——是不是草稿本在搞事情啊?你想想看啊,草稿本要是乱成鸡窝,别说检查了,自己写完回头找都找不着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看着不起眼,实则要命的打草稿问题。
(分割线)
先说说为啥要打草稿吧,你可能会想:"不就是随便写写数字吗?"可别小看这事儿!我邻居家小孩上次考试,明明会做应用题,结果把"12×5"算成70,直接在草稿纸上龙飞凤舞写个70,后面全错,要是当时把计算过程规规矩矩写下来,哪会出这种低级错误?
(分割线)
那到底该怎么打草稿呢?别急,我教你三招实用技巧:
1、分区大法好!把草稿纸对折三次,分成八个小格子,每道题在固定区域演算,就像给每个题目画个"专属停车位",再也不怕找不着北
2、标号不能少!每开始算新题前,先写题号,考试时突然发现前面错了要检查?直接按题号翻回去,比大海捞针强百倍
3、步骤要露肉!别以为只有应用题要写步骤,计算题也得把脱式计算的每一步都展开,就像剥洋葱,得一层层看得清清楚楚
(分割线)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了:"那草稿本要准备多厚的啊?"告诉你个冷知识——草稿本不是越厚越好!我见过最夸张的学生,带了个A4素描本当草稿本,结果考试时翻页翻得手忙脚乱,其实普通作业本完全够用,关键是养成分区书写的习惯。
(分割线)
常见误区得避雷!上周辅导表弟作业发现个典型问题:这孩子喜欢在课本空白处打草稿,结果呢?等复习时想看课本例题,满页都是乱七八糟的数字,根本分不清哪是哪,这就跟把脏衣服塞进衣柜一个道理——看着表面干净,实际一团糟。
(分割线)
再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教过的两个五年级学生,小明和小花,数学基础差不多,小明打草稿就跟鬼画符似的,小花却坚持用分区法,期末考应用题部分,小明因为找不到之前的计算结果,硬是重新算了三遍,最后时间不够;小花按题号索引,五分钟就检查出两个计算错误,你看,草稿打得好,真能救命!
(分割线)
说到这可能有家长急了:"道理都懂,但孩子就是不愿意好好打草稿怎么办?"别慌,试试这招——把草稿本当寻宝图!跟孩子说每道题的草稿都是藏宝路线,写清楚步骤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个"宝藏",我试过这招,十个孩子有八个觉得有意思,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
(分割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很多人觉得打草稿就是应付老师,其实这玩意儿跟健身一个道理——短期看不出效果,长期坚持绝对受益,就像我小时候也不爱打草稿,直到有次月考因为计算错误扣了20分,这才痛定思痛,现在回头看看,好习惯真的是被错误"打"出来的。
(分割线)
突然想到个关键问题:"草稿本用完了能扔吗?"千万别!这可是你的"数学病历本",我有个学生专门准备了个文件袋装旧草稿本,考前复习时拿出来看看常犯的错误类型,比做新题还有用,毕竟,知道自己怎么错的,比知道怎么对的重要多了。
(分割线)
对了,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数据,某重点小学数学组做过统计,草稿整洁度前30%的学生,计算题正确率比后30%高出42%,这差距,快赶上认真复习和不复习的区别了,所以说啊,草稿本真不是摆设,是实打实的提分神器。
(分割线)
突然想起来,前两天还有家长问我:"孩子总说打草稿浪费时间,怎么办?"这事儿得算长远账,刚开始确实会慢点,但形成肌肉记忆后,反而能提高效率,就像学自行车,开始推着走比跑步慢,等会骑了不就嗖嗖的?好习惯都是先苦后甜,这个道理得让孩子明白。
(分割线)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那草稿本到底该怎么选?"其实真不用纠结,普通横线本就行,重点是用直尺画分区线,要是孩子喜欢,可以选带卡通图案的本子增加趣味性。工具是次要的,方法才是关键。
(分割线)
最后说个自己的观察,现在很多孩子做题依赖计算器,这习惯真得改改,不是说计算器不好,而是手写计算能培养数感,就像做饭总用现成调料包,永远学不会掌握火候,打草稿的过程,其实就是大脑在建立数学思维模型,这个可替代不了。
(分割线)
哎呀,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总之记住,打草稿不是可有可无的步骤,它是思维的路线图,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坚持三个月,保证你能看见变化,就像种树,天天浇水看着没动静,等某天突然就枝繁叶茂了,数学学习嘛,就是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草稿本就是最好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