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来点轻松的)
哎,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数学课上一看到黑板上的应用题,脑袋就像被浆糊糊住了似的,隔壁桌小明五分钟解出来的题,你盯着看了半小时还不敢下笔,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我以后又不当数学家,现在学这些有啥用啊?"(对,就是这个感觉!)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件事:小学阶段的数学,根本不是培养数学家用的,你仔细想想,咱们学的加减乘除、认识钟表、计算面积,这些跟数学家研究的什么拓扑空间、微分方程有半毛钱关系吗?说白了,小学数学就是个生活工具包。
举个真实案例,我家楼下水果店王阿姨,她连初中都没毕业,但心算找零的速度比计算器还快,问她有啥诀窍,人家嘿嘿一笑:"这不就是小学天天练的加减法嘛!"(看吧,生活里用到的数学其实特实在)
接着咱们来破解个迷思:数学成绩差不等于"笨",去年我邻居家小孩数学考了62分,结果人家编程课拿了全市比赛二等奖,后来发现,这孩子不是不会算数,而是看到应用题里"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就自动脑补成赛车动画片了...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逼着刷题,而是得明白:
- 可能是文字理解能力还没跟上
- 对抽象符号的敏感期还没到
- 单纯被枯燥的教学方式劝退了
(我小时候背乘法表的时候,还偷偷把口诀改成rap来记呢,效果意外的好)
重点来了!如果实在对数学提不起劲,试试这三个歪招:
1、把数学当游戏玩——超市购物算打折,帮妈妈量窗帘尺寸,用乐高理解分数
2、找到自己的"数学开关"——有人适合画图解题,有人喜欢编故事记公式
3、直接跟老师摊牌:"老师,这道题我实在理解不了,能不能换个方式讲?"
有次我教表弟学面积,他死活不懂"平方米"的概念,后来带他去广场数地砖,突然就开窍了:"原来整个广场都是无数块小瓷砖拼起来的啊!"
关于未来的真相时间:就算你将来想当画家、音乐家、电竞选手,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不是说要把地基修成摩天大楼,但至少得保证不塌对吧?再说了:
- 音乐里的节拍计算需要分数概念
- 电竞战术要算伤害值和时间差
- 连画家调颜色都得懂比例搭配
(不信你去问周杰伦,他写《牛仔很忙》那首曲子,副歌部分的节奏切分绝对用了数学思维)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我读书时数学也考过38分,现在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关键是要区分"暂时学不会"和"彻底放弃",就像学骑自行车,刚开始摔几跤太正常了,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要是实在对数字敏感度低,咱就把精力放在培养其他特长上,这个世界需要数学家的地方,更需要会讲故事的人、能发明新玩具的人、能把复杂事情说明白的人,你猜怎么着?这些能力啊,说不定在你钻研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数学思维反而悄悄开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