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考试拿到30分,往往意味着基础存在明显漏洞,或是长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接触过不少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发现只要找准方向,完全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
一、先认清问题根源,别急着刷题
考试低分通常由三个原因导致:
1、基础公式不熟悉:例如有理数运算规则混淆、方程解法步骤错误;
2、学习节奏断层:某一章节没听懂,后续内容衔接困难(如从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掉队);
3、考场策略失误:选择题全蒙、大题空白,缺乏基本得分技巧。
建议拿出最近三次考试卷,用红笔标出所有因“完全不会”而丢分的题目,统计涉及的知识点,例如发现“几何证明题”连续三次得零分,说明要从三角形全等判定重新学起。
二、执行“保底抢分”计划
以30分提到60分为目标,优先抓易得分的模块:
计算题(占卷面25%-30%):每天练习10道混合运算,重点纠正符号错误、约分错误;
应用题模板:背诵常见题型(如行程问题、利润问题)的列式套路,考试时直接套用;
基础几何:熟记平行线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确保填空选择不丢分。
解方程题即使无法完整写出步骤,也要把“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分拿到。
三、建立“错题追踪系统”
准备活页本,按章节分类记录错题:
1、原题+错误答案(用红笔标注);
2、对照课本标注对应知识点页码;
3、每周重做一次错题,直到三次全对才移除。
某位学生通过这个方法,两个月内把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从40%提升到85%。
四、主动寻求“外援”
利用免费资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链接])有同步教材讲解视频;
向老师提问:带着具体题目(如“第3题我用配方法总出错”)求助,老师更愿意针对性指导;
组建学习小组:找两位数学70分左右的同学,每周互相讲解错题。
五、调整考场策略
考前明确答题顺序:
1、前10分钟专攻计算题、概念判断题(确保基础分到手);
2、中间30分钟做有思路的大题,写出关键步骤(如设未知数、列出公式);
3、最后5分钟检查是否有漏填、抄错数字。
写在最后
我曾教过一个男生,初二期中考数学32分,我们用了四个月时间,每天重点攻克1个知识点,期末考到72分,提分的关键不在于智商高低,而是能否持续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从今天开始,每天花20分钟整理错题,30分钟专项练习,坚持一个月再看结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