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听评课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初中数学听评课记录,需从教学观察、专业分析和实践反思三个维度切入,以下为具体操作方法。
课前准备决定记录深度
提前了解授课教师的课程设计意图,熟悉教材章节(如人教版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明确本节课对应的新课标要求,携带听课记录本时,建议划分三个区域:左侧记录教学流程时间节点,中间标注关键教学行为,右侧预留分析批注空间,提前准备课堂观察量表,可包含“学生参与度”“问题链设计”“数学思想渗透”等评价维度。
课堂观察需抓关键细节
记录导入环节是否创设真实数学情境,例如教师是否用校园绿化面积计算引出几何问题,重点标注师生互动的质量: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的引导方式,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巡视时的指导策略,用速记符号标注典型教学事件,如用“△”表示生成性教学资源,用“☆”记录突破预设的精彩瞬间,特别注意板书设计是否体现知识结构,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辅助抽象概念讲解。
分析框架要体现学科特性
评课记录应避免笼统评价,需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例如分析《平行四边形判定》课时,应关注教师是否通过变式训练发展几何直观,课堂练习是否包含迁移类问题培养推理能力,建议采用“现象+理论依据+改进建议”的写作结构:先描述教师让学生用木条制作可变形四边形的实操环节,再引用2022年版课标中“做中学”的理念,最后提出“可增加不同材质教具对比实验”的具体建议。
语言表述须专业且易懂
避免使用“课堂氛围好”等模糊表述,应转换为可量化的描述:“全班32名学生中,28人主动举手回答探究性问题”,引用教育理论时注明出处,如“根据顾泠沅教授的三阶段教研理论,本节课的变式教学属于概念性变式”,评课建议要具可行性,与其写“加强学法指导”,不如具体说明“在解分式方程的例题演示后,可增加学生口述检验步骤的环节”。
个人观点:优质的听评课记录应成为教学改进的路线图,每次记录后尝试用不同颜色笔标注三类内容——红色标注可直接借鉴的教学策略,蓝色记录引发的教学疑问,绿色写下次日即可尝试的微调方案,这种动态的记录方式能让文字真正服务于专业成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