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题是怎么样做的小学
看到孩子对着数学题皱眉咬笔头?别着急,小学阶段的数学解题其实有章可循,掌握好方法,解题也能变得轻松有趣!关键在于培养清晰的思考习惯。
第一步:读懂题目,明白要做什么
- 慢读细看: 要求孩子用手指或铅笔指着题目,一字一句地读清楚。“小明有8个苹果,吃了3个,又买了5个,现在有几个?” 速度慢下来,确保每个字都理解。
- 圈出重点: 拿出铅笔,把题目里的关键数字(8、3、5)和重要词语(“有”、“吃了”、“买了”、“)圈出来或划下来,这是解题的“路标”。
- 心里复述: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把题目意思讲一遍:“小明开始有8个苹果,吃掉3个,那就是少了3个,后来又新买了5个,就是多了5个,最后想知道一共有几个。” 能讲明白,说明真的懂了。
- 想清问题: 最后明确地问自己:“这道题到底要我算出什么?”(这里就是求小明最后拥有的苹果总数)。
第二步:寻找方法,选择合适工具
- 联系知识点: 题目在问“现在有几个”,并且涉及数量的增减变化,这立刻让我们想到需要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
- 借助小帮手: 对低年级孩子,鼓励动手操作非常有效,拿出8颗小石子代表苹果,模拟过程:先拿走3颗(吃掉),再放进来5颗(新买),数一数剩下几颗,或者画简单示意图:先画8个圈,划掉3个,再添上5个新圈,数总数。
- 简单写一写: 引导孩子把思考过程用数学式子初步表示出来:原来有8个,吃掉3个就是
8 - 3
,然后加上新买的5个就是(8 - 3) + 5
,把关键步骤写下来,思路会更清晰。
第三步:动手解题,细心计算
- 分步计算: 按照写好的式子一步步来,先算
8 - 3 = 5
,再算5 + 5 = 10
,把每一步的结果清晰地写在草稿纸上或题目旁边。 - 用好草稿纸: 即使是简单的计算,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工整地写下
8 - 3 = 5
,下一行写5 + 5 = 10
,避免心算出错。 - 检查计算: 算完一步,回头看看数字有没有抄对?计算有没有粗心?比如8-3得5,想想5+3是不是等于8?进行简单的逆运算验证。
第四步:回头检查,确保正确
- 答案合理吗? 问孩子:“最后有10个苹果,比开始的8个多了,合理吗?”(是的,因为虽然吃掉了3个,但新买了5个,买的多于吃掉的),答案是否符合生活常识非常重要。
- 再读题目,对照过程: 让孩子重新快速读一遍原题,对照自己的计算步骤:题目说“吃了3个”是否做了减法?“买了5个”是否做了加法?有没有遗漏?
- 尝试不同方法(可选): 如果时间允许,鼓励孩子换种思路验证,吃掉3个后剩
8 - 3 = 5
个,再买5个就是5 + 5 = 10
个,或者想:新买的5个抵掉吃掉的3个还多出2个,加上原来的8个就是8 + 2 = 10
个,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答案更可靠。 - 书写工整: 最后把正确答案(10)工整地写在题目要求的位置(如“答:现在有10个苹果。”)。
培养好习惯是关键:
- 耐心细心最重要: 反复强调看清题目、写清步骤、算对数字、最后检查,速度慢一点没关系,准确率优先。
- 多练多思考: 数学能力在练习中提升,鼓励孩子每天做适量习题,做完后和家长或老师讨论思路,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有没有其他解法?
- 不怕错,学会改: 做错题很正常!重要的是找出错在哪里:是题目没读懂?方法选错?还是计算粗心?把错题记下来,分析原因,是进步的宝贵机会。
- 兴趣是老师: 把数学融入生活游戏(购物算钱、分零食、量东西),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和乐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解题,核心是培养孩子踏实、有序、严谨的思考习惯,掌握了“读懂题、找方法、细心算、认真查”这个流程,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反思,孩子们面对数学题时自然会更有信心、更有方法,解题能力也会稳步提升,这份扎实的基础,将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最宝贵的财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