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公式含义
深入剖析:对于每个公式,要明白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通过将长方形看作是由多个小正方形组成来理解,长表示一排能放几个小正方形,宽表示能放几排,相乘就得到了小正方形的总个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实际联系:将公式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让抽象的公式变得具体可感,在计算购物的总价时,就会用到“总价=单价×数量”的公式;在计算行程问题时,会用到“路程=速度×时间”等公式。
分类整理记忆
按年级分类:根据不同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公式进行分类整理,如一年级主要学习数的认识、加减法等基础运算,相关公式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二年级开始接触乘法、除法,有乘法口诀、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等公式;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等几何图形知识,相应地有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四年级进一步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一些运算定律等;五年级则涉及到更复杂的图形体积公式、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等;六年级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
按知识点分类:把相同类型的知识点所涉及的公式归为一类,将所有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的面积公式,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如,将有关数的运算公式分为一类,像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通过练习巩固
书面练习:做大量的书面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可以先做一些直接运用公式的基础性题目,熟练掌握公式的基本用法;然后再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需要灵活运用多个公式或进行公式的变形才能解答,提高解题能力和对公式的运用熟练程度。
口头练习:对于一些简单的公式,可以进行口头背诵和问答练习,家长或老师可以随机提问某个公式,让孩子快速回答出来,或者给出一个公式的条件,让孩子说出对应的结论,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公式的记忆。
制作记忆卡片
公式卡片:将每个重要的公式写在一张卡片上,正面写公式,背面写公式的名称、适用条件以及相关的例题和解释,孩子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复习,卡片的形式便于携带和随时查看,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错题卡片:当孩子在做练习题或考试中因为对某个公式的理解或运用出现错误时,将这个错题整理在卡片上,分析错误原因,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定期复习这些错题卡片,避免再次犯错。
利用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网络:以数学的各个板块或主题为中心,如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将相关的公式作为分支展开,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公式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联系,帮助孩子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公式。
对比相似公式: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公式,可以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对比分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虽然都是关于长方形的计算,但一个是长度单位的四倍,一个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通过在思维导图中对比它们的定义、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可以更准确地区分和使用这两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