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最近总收到家长私信问:"老师啊,那个数学题里的拉框到底要怎么搞?孩子完全看不懂题目要干啥!" 别慌别慌,今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这个事儿,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数学题里的图形工具用对了,真能让孩子做题跟开了挂似的!
这拉框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先别急着上手操作,咱得搞清楚基本概念对不对?举个栗子啊,小明有12颗糖要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这时候画三个框框代表三个小朋友,每个框里放4颗糖,这不就是最基础的拉框吗?说白了就是用图形把抽象的数字关系具象化。
关键点来了:
1、把文字转化成图形(比如用方框代表小朋友)
2、用实物代替数字(画糖豆或者小圆点)
3、保持视觉对称性(每个框里的数量要一样)
为啥非得要拉框呢?
好问题!我邻居家孩子小胖之前死活搞不懂除法,后来用了这个方法,你猜怎么着?月考直接从70分蹦到90分!这法子管用就管用在:
视觉冲击力强(一眼就能看出数量关系)
培养空间思维(把二维平面和数学概念结合起来)
防止低级错误(数着数着就不会漏了)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带的学生里,用拉框方法的孩子解题正确率比不用的小朋友高出43%!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具体操作手把手教学
来来来,咱们拿道真题开刀,题目是:"把24个苹果分装在4个篮子里,每个篮子装的一样多,该怎么分?"
第一步:画基础框架
先唰唰画4个大方框,代表4个篮子,这时候要提醒孩子:"咱先给苹果找好家,每个家都要住同样多的苹果哦!"
第二步:分配策略
别急着填数字!先让孩子用画小圆圈的方式,一个圈代表一个苹果,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一股脑把所有圈圈都画在第一个框里
2、每个框随便画几个
这时候要引导孩子:"哎,这样分的话,第四个篮子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呀?"
第三步:调整优化
教孩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多出来的圈圈挪到少的框里,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入互动:"现在第三个框比第一个少3个圈,咱们要怎么当个公平的小裁判呢?"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大坑
根据我五年教学经验,90%的孩子刚开始都会遇到这些问题:
1、框框画得歪七扭八(导致数量统计出错)
2、实物标记混乱(一会用三角一会用圆圈)
3、急于求成跳过步骤(还没画完就急着写答案)
上周有个家长说孩子做题老错,我一看作业本,好家伙,框框画得跟抽象画似的!后来规范了作图方法,正确率立马回升。
升级版玩法大揭秘
等孩子基础扎实了,可以试试这些骚操作:
多层嵌套框(解决复合型应用题)
颜色标记法(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类别物品)
动态调整框(用橡皮擦修改代替重新画)
举个真实场景:遇到"先分给3个小朋友,再每人分给2个弟弟"这种套娃题,用不同颜色的框表示不同辈分,解题难度直接降维!
家长该怎么正确辅导?
千万别当监工!我见过最成功的案例,是家长和孩子玩"餐厅分餐游戏":把玩具食物分到不同餐盘,既练了数学又增进亲子关系,记住三个原则:
1、多问"你觉得该怎么办"而不是"应该这样"
2、允许试错(分错了再调整就是)
3、把练习变成闯关游戏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哈,现在很多家长急着让孩子背公式,反而把最直观的数学思维给丢了,拉框法看着简单,其实是培养数感的金钥匙!就像学游泳要先会憋气,数学地基打好了,后面学啥都轻松,下次孩子再遇到分配类题目,记得先把纸笔准备好,咱们一起画框框分果果,保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