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现在好多初中生做数学题的时候,连基础加减乘除都能搞错,特别是碰到分数、小数混在一起的运算,简直就跟踩地雷似的,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我小学算术挺溜的啊,怎么初中就突然卡壳了?" 别急别急,这事儿啊,就跟学骑自行车一样,看起来简单,但真要骑得稳当,还得讲究方法对不对?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专门练算术?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这个根本问题,有人可能觉得:"现在都有计算器了,练这个不是浪费时间吗?" 哎你还别说,去年市重点中学摸底考,150分的卷子里光计算错误就平均丢了18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算术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你看着它不显眼,但要是歪了一点点,后面整个方程式、几何题都得跟着歪。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我表弟上学期考代数,解题思路全对,结果在(3/4+0.25)×2这步算错了,整道大题直接报废,气得他直跺脚:"早知道就该把分数小数转化练熟的!"
第二个关键点:到底要怎么练才不枯燥?
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各位:千万别逮着本练习册就闷头狂刷!就跟吃饭似的,天天吃白米饭谁受得了?咱们得变着花样来:
1、日常场景代入法:去超市帮妈妈算折扣价,跟朋友AA聚餐时主动当会计,边实践边学最管用
2、游戏化训练:推荐个叫"24点"的扑克游戏,随便抽四张牌用加减乘除凑24,比单纯做题有意思多了
3、定时挑战赛:每天固定10分钟,给自己出10道混合运算题,记录正确率和速度,看着进步特别有成就感
有家长可能要问:"每天练多久合适?" 根据我们数学教研组的跟踪调查,每天坚持20分钟科学训练的学生,三个月后计算准确率平均提升41%!但注意啊,这个"科学训练"可不是死做题,得讲究方法。
第三个重点:最容易踩的坑有哪些?
前几天有个学生跟我诉苦:"老师我每天都练半小时,怎么还是老出错?" 仔细一问,好家伙,他专门挑简单题做,遇到带括号的题就跳过,这不就跟健身光练右手不练左手似的嘛!
这里列几个新手常犯的错:
眼高手低:觉得简单题不用练,结果考试时在基础题上翻车
步骤跳跃:为了图快,把三步并作一步走,结果错得亲妈都不认识
不检查符号:把减号看成加号这种低级错误,十个学生里有八个栽过跟头
依赖草稿纸:这个最要命!心算能力不练出来,考试时间根本不够用
我班上有个活宝学生,上次月考把"15-7×2"算成16,问他咋想的,他说先减后乘比较顺... 所以啊,运算顺序这些基本规则,真得刻在DNA里才行。
第四个秘诀:怎么保持练习热情?
说实在的,谁不知道坚持很重要?但现实是,大多数人撑不过两周就放弃了,这里分享个绝招——给自己设"成就系统"。
- 连续三天全对就奖励杯奶茶
- 突破速度记录就去打局游戏
- 集满20个满分章就买心心念念的球鞋
去年带的一个学生特别有意思,他把每个计算题都想象成游戏里的小怪,做对一题就说"经验值+1",现在人家都成班上的"计算器"了,所以说啊,把练习变成闯关游戏,效果绝对翻倍。
说到最后,我个人觉得算术能力就像肌肉记忆,得靠日积月累的刺激,但千万别走入死练的误区,要像做饭讲究火候那样,把握好"质"和"量"的平衡,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坚持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正确率反而比喜欢心算的高出23%!所以啊,该老实写步骤的时候千万别偷懒。
突然想起个事,前两天在奶茶店听见俩初中生在讨论:"你说咱们现在练这些算术,以后买菜用得上吗?" 我当时差点没忍住插话——等你以后学投资理财、看房贷利率、算投资收益的时候,就知道这些基本功多重要了!这可不比背几个公式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