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现在好多家长一提到教数学就头疼:"我家娃一写数学题就哭""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孩子回家全忘了",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小学数学到底该怎么教才能让孩子不抵触,甚至爱上这门课?
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为啥有些孩子一看到数学课本就犯困? 可能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一个关键——数学本身不是枯燥的,枯燥的是教学方法!你想想,要是每天上课就是"打开课本第25页,今天我们学竖式计算",换谁都得打瞌睡对吧?
第一招:把抽象变具体! 举个真实例子啊,我认识个特厉害的王老师,教三年级"重量单位"时,直接搬来了电子秤,让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来学校,先用手掂量掂量估计重量,再实际称重,结果那堂课孩子们都疯了,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小明都抢着要记录数据,你看,这不就把"1千克"的概念活生生刻在脑子里了吗?
这时候可能有老师要问:"那要是教加减法这种基础内容,还能玩出花来吗?" 嘿你还别说,真有办法!第二招:游戏化教学,比如教"20以内加减法",可以准备些彩色小圆片:
1、红蓝大战:红色圆片代表加,蓝色代表减
2、骰子接力赛:扔两个骰子做加法,正确才能前进
3、数字接龙:每人说一个数,累计超过20就输
这么玩下来,孩子们不知不觉就把计算练熟了,上次看李老师班上这么搞,期末口算测试平均分直接涨了12分!
不过啊,光会算数还不够。第三招得培养数学思维,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应用题老做错怎么办?" 关键在理解题意嘛!比如这道题:"小明有8个苹果,吃掉3个,妈妈又买来5个,现在有多少?"
这时候可以让孩子:
1、实物操作:拿真的苹果(或替代品)摆弄
2、画图分解:先画8个圈,划掉3个,再添5个
3、角色扮演:让不同学生扮演题目中的角色
张老师去年用这方法,他们班应用题正确率直接从65%飙到85%,你说神不神奇?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嘀咕:"每个孩子学习进度不一样怎么办?" 这就是第四招:分层教学的精髓了,比如教乘法口诀时:
基础组:用乘法表卡片反复练习
进阶组:玩"商店游戏"模拟购物计算
挑战组:尝试推导乘法规律(比如5×6=5×5+5)
最绝的是刘老师设计的"数学银行"系统:完成不同难度任务能赚取"数学币",攒够就能兑换小特权,这下子孩子们都抢着要挑战高难度任务!
不过啊,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五招:错误管理,很多老师一见错题就画大红叉,其实大错特错!赵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她在作业本上贴便利贴写:"第二步的思路很赞!不过最后计算时是不是把进位搞混了?" 结果学生订正积极性直接翻倍,记住啊,错误是学习的最佳时机,这个观念一定要传递给孩子。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教数学最怕急功近利,见过太多老师为赶进度拼命刷题,结果把孩子兴趣都刷没了,其实就像教游泳,得先让孩子不怕水,再教动作要领,数学教育也是这个理——先培养数感,再训练技巧,比如让孩子每天观察钟表记录时间,或者逛超市时估算购物金额,这些日常小练习比做十页口算题更管用。
对了,提醒新手老师注意个细节:别吝啬表扬!哪怕孩子只做对了一步,也要具体地夸:"这个进位处理得太漂亮了!" 而不是笼统说"真聪明",毕竟,培养成长型思维可比教会某个知识点重要多了。
说到底,数学教育就像种树——不能天天把树苗拔起来看长没长根,得耐心浇灌,静待花开,当孩子们某天突然喊出"老师这个题我来做!"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啧啧,给个校长当都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