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家孩子数学考试总拿个六七十分回家?卷子上都是红叉叉?别慌别慌,这情况我可见得多了,最近隔壁王姐还拉着我诉苦,说她家四年级的小宝数学又考砸了,气得她把练习册都扔进垃圾桶又捡回来,其实啊,这事儿就跟煮饭夹生似的,火候没掌握好而已。
第一招:先搞明白到底是哪里卡壳了
咱们得先当回侦探对吧?举个栗子,上次同事家孩子应用题全错,结果发现是题目都读不懂,后来专门练了两个月语文阅读理解,数学成绩"噌"地就上去了,所以啊,别急着报补习班,先做三件事:
1、把最近三次考试的错题全部整理出来
2、用荧光笔标出错题对应的知识点
3、做个错题类型统计表(加减乘除?图形题?应用题?)
上次有个家长统计完才发现,孩子竟然在"认识钟表"这个知识点连续错了八次!你说老师家长天天盯着难题,谁想得到问题出在这儿?
第二招:把抽象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跟你说,现在数学课本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飘",什么"分数的意义"、"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光靠老师讲哪够啊?我家侄子学分数那会儿,我直接带他去蛋糕店,买个小蛋糕切四块,拿走一块就是1/4,剩下的就是3/4,这不比课本上的苹果图直观?
这里教大家三个生活化学习法:
- 超市购物练计算(让孩子算总价找零)
- 搭积木学立体几何(数有几个面几个顶点)
- 分零食学分数(披萨切块最管用)
上个月小区里有个妈妈群搞"数学游园会",孩子们玩蒙眼摸图形猜形状的游戏,听说效果比做十套卷子都好。
第三招:错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错题本,十个家长九个做错!千万别让孩子把题目和正确答案一抄就完事,要这么弄:
① 原题抄写(最好用不同颜色笔)
② 错误答案保留(红笔打叉)
③ 正确解法分步骤写
④ 关键步骤画星星标记
⑤ 每周固定时间重做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辅导过的小女孩坚持用这个方法,期末考同样的题型正确率从40%飙到85%,关键是每次订正要让孩子自己说错在哪里,是计算错误还是压根没理解题意。
第四招:计算能力得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现在好多孩子依赖计算器,连20以内加减法都要掰手指,你们知道吗?教育部去年调查显示,三年级学生中有37%不能在三秒内答出8+7,要我说,计算能力就是数学的地基,这里分享三个土方法:
1、每天五分钟口算卡突击(像玩扑克牌那样)
2、等公交时玩"数字接龙"(比如前人说15,接龙的人要说7,因为1+5=6,6+1=7)
3、把乘法表编成RAP来记(网上有很多现成的)
有个学生家长更绝,把家里电梯按钮贴上算术题,孩子想按楼层得先算出答案,虽然被物业说过几次,但效果是真的好。
第五招:考试技巧比你想的重要十倍
你们发现没?很多孩子不是不会做,是考试时慌神了,上次监考看见个孩子,应用题全空着,考完一问,他说"题目太长看着头晕",这里教几招应急技巧:
- 遇到长题目先划关键词(数字、单位、问题词)
- 选择题用排除法先去掉明显错误项
- 检查时重点看单位有没有漏写(厘米写成米可就亏大了)
- 实在不会的先画图帮助理解
有个学生特别有意思,他每次考试前会在草稿纸上画个小笑脸,说这样就不紧张了,结果成绩真的一次比一次好,你说神奇不?
说到最后,我突然想起邻居家那个总考不及格的小胖子,他妈去年听了我的建议,把数学练习改成每天15分钟碎片化学习,配合实物教学,半年时间,这孩子居然在区里的数学竞赛拿了三等奖,所以说啊,数学这玩意儿真不是靠题海战术就能堆出来的,关键得找对方法。
对了,千万别信什么"数学天赋论",我教书这些年见多了,十个所谓"没天赋"的孩子,九个都是被错误方法耽误的,就像种花,仙人掌和兰花需要的照顾方式能一样吗?找准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才是王道,下次要是再看见孩子考砸了,先别急着上火,咱们得蹲下来,站在他们的高度看问题,说不定就能发现新大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