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初中数学到底怎么学?每次考试前都慌得不行,题目看三遍还是没思路,是不是你的真实写照?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初中数学到底怎么通关,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为啥有些同学做题跟玩儿似的,而你却连题目都看不懂?难道真的是智商问题吗?别急着否定自己,这事儿啊,九成九是方法出了问题。
第一个核心问题:数学基础不牢怎么办?
先别急着刷题!见过盖房子不打地基的吗?数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举个真实案例:隔壁班的小明,初一的时候连分数加减都搞不清楚,结果到了初二学函数直接懵圈,后来他干了一件事——把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课本翻出来重新啃了一遍,两个月后月考直接冲进班级前十五。
所以啊,基础薄弱的话,老老实实做这三件事:
1、每天抽20分钟默写公式(别笑!正负号规则、平方差公式这些最容易丢分)
2、准备个错题本,但别当摆设(把错题剪下来贴本子上,旁边用红笔写清楚自己当时怎么想的)
3、逮住老师别放手(课间五分钟问一个问题,一学期下来能解决上百个知识盲点)
第二个关键点:题目太多做不完咋整?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真相:学霸们其实比你做的题少,重点中学的张老师透露,他们学校实验班的学生,每天数学作业只做精选的10道题,关键在于——要像吃牛排一样细嚼慢咽。
比如碰到一道几何证明题:
- 第一遍先看题目条件画图
- 第二遍把已知条件用不同颜色笔标出来
- 第三遍尝试用三种不同方法证明(哪怕最后只写出一种)
- 最后对照答案时,重点看解题思路而不是结果对不对
这样搞一道题的效果,绝对比你稀里糊涂刷十道题强,不信?下周考试你试试看。
第三个致命误区:上课听懂了=我会了?
这事儿我深有体会,初三那年学二次函数,老师讲的时候觉得"哎呀简单",结果作业本上一片红叉,后来琢磨明白了:听懂和会做之间隔着马里亚纳海沟。
解决方法超实在:
1、上课记笔记要用自己的话(别当人肉复印机)
2、当天晚上把例题重新做一遍(关着书做!)
3、周末把本周内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画得丑没关系,重点是逻辑线)
举个栗子:学完全等三角形那一章,你可以画个树状图,把判定条件、常考题型、易错点都串起来,坚持三个月,保证你看到题目就能自动调取知识模块。
第四个隐藏技巧:考试总来不及怎么办?
这事儿真不能全怪你,参加过中考阅卷的李老师说,至少三成学生失分是因为答题策略问题,说几个立竿见影的招数:
选择题前5道如果超过1分钟没思路,直接跳过(后面大题可能有送分题)
- 几何题先画标准图(尺规作图!别相信自己的手)
- 遇到难题先写相关公式(阅卷老师会按步骤给分)
最后15分钟不管做到哪,必须开始检查计算题(计算错误最冤)
去年有个考生就是靠这个策略,最后十分钟查出12分计算错误,硬是从及格线爬到优秀档。
第五个灵魂拷问:对数学实在提不起兴趣咋办?
先讲个真实故事:我表弟初二时数学考过28分(满分120),后来因为想玩转航模社团的编程,硬着头皮恶补函数知识,现在这货居然保送重点高中理科实验班了。
培养兴趣可以试试这些野路子:
1、用数学知识破解魔术(比如扑克牌魔术里的模运算)
2、给游戏里的装备升级设计经验公式
3、算算奶茶店的第二杯半价到底划不划算
4、用坐标系给暗恋对象写密码情书(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问: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这么说吧,去年辅导过一个学生,从月考67分到期末考102分,用的就是这套组合拳,但必须提醒你:别指望看完这篇文章就能逆袭,关键是要动手做。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数学这东西吧,就像打游戏升级,刚开始被小怪虐得死去活来,等装备齐了技能点满了,回头再看那些题目,感觉就跟切菜似的,重要的是别在中途放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惊喜,对了,那个考28分的表弟现在正准备参加全国数学竞赛呢——这事儿搁三年前,连他亲妈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