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数学调研表,你是不是也一脸懵?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为啥老师总让我们写?怎么写才能不被老师打回来重做?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明白——特别是写给刚接触这事的初中生小白,保证你看完能自己动手整出一份像模像样的调研表!
首先得搞懂,调研表到底是个什么鬼?
说白了就是把你对某个数学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整理成表格,比如说最近班里同学老说"二次函数太难了",这时候你就可以设计个调研表,看看大家到底卡在哪儿,别觉得这是老师布置的苦差事,其实这就是个能让你发现问题本质的神器!
那问题来了:怎么选调研主题才不会踩雷? 记住三个关键词:具体、可操作、有现实意义,比如别选"初中数学学习现状"这种大而空的主题,换成"初二学生解分式方程的常见错误类型"就靠谱多了,去年三中有个学生就专门调研过这个,最后还发现大家最容易在约分步骤出错,直接帮老师调整了教学重点。
第二步,调研表的结构怎么搭?
别上来就闷头设计问题!先画个草图:标题要像"八年级几何证明题解题速度影响因素调研"这样直击要害;导语部分用两三句话说明调研目的,quot;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主体部分分三大块:
1、受访者基本信息(年级、数学成绩段位等)
2、核心问题区(要用选择题为主,适当留填空题)
3、开放性问题(quot;你觉得最需要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是?")
举个真实案例:有个同学想调研"错题本使用效果",结果发现直接问"你用错题本吗"太笼统,后来改成"你每周整理错题几次?""整理时会标注错误原因吗?"这种具体问题,数据马上就变得有价值了。
问卷设计最容易掉哪些坑?
新手常犯的三大错误得记牢:
- 问题模棱两可:"你觉得数学难吗"这种问题,改成"你认为现阶段哪个知识模块最难"才有意义
- 选项不完整:比如漏了"不确定"这个选项,逼着人家违心选择
- 问题带有引导性:"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会错吗"这种问法绝对要不得
记得上学期有个调研翻车案例吗?某班调研"作业量是否合理",结果选项只有"太多"和"合适",被老师当场指出缺少"太少"选项,整个数据都作废了,血泪教训啊朋友们!
数据分析怎么搞才不头秃?
收完问卷别急着写结论!先做这三件事:
1、剔除无效问卷(比如所有题目都选同一个选项的)
2、把选择题量化(比如用Excel统计各选项占比)
3、给开放性问题贴标签(把相似回答归类)
举个栗子:要是60%的同学在"应用题失分原因"里选了"读不懂题意",这时候就该深挖了——是语文理解能力问题?还是题目表述有问题?去年有个聪明的做法是,把典型错题原题附在调研报告里,老师一看就明白问题所在。
最后说说报告怎么写才出彩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套话!记住这个公式: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比如发现"75%的同学害怕函数图像题",就要进一步分析是坐标系理解不到位?还是动态变化想不明白?最后给的建议可以是"建议老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这里插播个真实故事:某初二学生做完"计算失误原因调研"后,不仅列出草稿混乱、检查方法不当等问题,还自创了"三步检查法"附在报告里,结果被数学组推广到全年级,你看,好的调研是真的能改变现实的!
说到底,做数学调研表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真问题,二是真数据,别想着应付差事,把它当成破解数学学习密码的侦探游戏,你会发现整个过程其实特别带劲!对了,最后提醒下,千万别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才开工——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