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初中数学补分这事儿,哎,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上课听懂了,作业也能做对,一到考试就掉链子?或者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连题目都读不懂?别慌,这事儿我有发言权——当年我数学最低考过38分(满分120的那种),后来硬是补到稳定100+,你懂的,都是血泪经验啊!
第一个灵魂拷问:数学差到底差在哪儿?
很多人补数学就知道埋头刷题,其实跟无头苍蝇似的,咱们得先搞清楚,你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举个例子,我表弟初二时拿着月考卷找我,我看完差点笑出声——选择题全蒙的,填空题写满但没几个对,大题直接空白,这明显就是基础公式都没背熟嘛!
这时候该怎么做?拿出近三个月所有试卷和作业本,把错题按知识点分类统计,比如统计发现:30%错在有理数运算,40%错在方程应用,剩下的是几何证明,那重点补什么?当然是方程应用啊!补分就像治病,得先找准病灶对吧?
第二个关键问题:基础差怎么补?
很多人以为基础差就是多做简单题,其实这招早过时了!我有个绝招叫"三明治学习法":
1、底层夹心:用思维导图把一章的知识点全画出来(比如一元二次方程,得包括定义、解法、判别式、应用题类型)
2、中间夹心:找3道典型例题(课本例题+作业错题+教辅经典题)
3、顶层夹心:自己当老师,把这道题讲给空气听(讲不通的地方就是知识盲区)
上次我用这方法教邻居家孩子,三周就把二次函数补起来了,关键是要动手写,光看不动笔等于耍流氓!
第三个致命误区:错题本到底怎么用?
说到错题本,十个学生九个做错了!你以为抄题目写答案就叫错题本?大错特错!我见过最牛的错题本是这么做的:
红色区:抄原题+错误答案(一定要保留错误痕迹!)
蓝色区:用三种颜色笔写解析(黑色写正确步骤,蓝色写易错点,红色写对应知识点)
绿色区:改编题目(把数字改小,条件改简单,先做改编题再做原题)
举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学生坚持这么整理,三个月后同样类型的题正确率从40%飙到85%!所以说错题本不是摆设,得让它"活"起来。
第四个实战技巧:考试时间总不够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以前我总在选择题上耗太久,后面大题根本没时间,后来数学老师教了我"三色答题法",亲测有效:
绿色题:看完题目10秒内有思路(1分钟内必须做完)
黄色题:需要思考但能做(最多5分钟,超时就跳)
红色题:完全没头绪(做完所有题再回来啃)
记得上学期期末考,我用这个方法多抢回来12分!还有个小窍门:选择题多用代入法、特殊值法,别死算,比如遇到求代数式值的题,直接代入x=1或x=0,说不定选项里就有。
第五个隐藏大招:怎么让老师成为你的外挂?
很多同学不敢问老师,亏大发了!跟你说个真实故事:我同桌以前总考70多分,后来他每周二放学堵数学老师20分钟,三个月后直接冲进年级前50!关键是要带着具体问题去问,别傻乎乎地说"老师我这章都不懂"。
举个正确示范:"老师,这道几何题我用了倍长中线法但总出错,您看我这个辅助线画得对吗?"老师绝对两眼放光!偷偷告诉你,老师办公室常备着各种"秘籍",就看你会不会撬开他们的嘴了。
最后说说心态这事儿
你可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但真的太太太重要了!我见过太多同学稍微努力两周没见效就放弃,跟你说个数据:根据脑科学研究,一个新知识要变成长期记忆,至少需要间隔重复5次,所以今天学的公式,明天、三天后、一周后、半个月后都要复习,这才是科学做法。
还记得我初二那次月考38分吗?当时把卷子撕得粉碎,后来班主任跟我说:"数学就像打游戏,你现在卡关了,要么氪金买装备(找方法),要么老实练级(刷经验)。"现在想想,真是话糙理不糙。
个人观点时间
我觉得数学补分最忌讳的就是"平均用力",有些同学今天补几何明天练函数,结果哪个都没吃透,不如学学吃牛排——先集中火力切开一个口子(比如用两周专攻函数),再慢慢扩大战果,记住啊,数学提升从来都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某个瞬间突然就开窍了。
对了,最近发现个神器叫"费曼技巧",就是假装给小学生讲课,上周我教表妹的时候,自己把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讲得透透的,比做十套卷子都有用!所以说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这话真不是吹的。
最后的最后,送大家句话: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补分这事儿吧,就跟种菜似的,天天浇水施肥,指不定哪天就开花结果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