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文章正文,约1700字)
哎,你是不是刚当上小学数学老师,或者想记录点教学日常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脑子里一堆想法,一打开文档就卡壳?或者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
别慌!今天就手把手教你怎么把小学数学的教学日常写成有意思的随笔,咱们先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开始:教学随笔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用大白话记录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故事,比如今天有个孩子用乐高积木解开了鸡兔同笼问题,或者你发现班里一半孩子居然分不清"增加了"和"增加到"的区别…这些都可以写,重点在于捕捉那些让课堂变鲜活的瞬间。
▍第一步:扔掉"高大上"的包袱
很多新手觉得教学随笔得写得像论文似的,开头就要引经据典,其实完全相反!试着用这样的开头:
"今天三年二班炸锅了——王小胖把分数比作披萨,说1/4就是被人咬过一口的披萨边…"
关键点:
用具体场景代替抽象理论(比如直接描写学生怎么掰手指头算乘法)
记录对话原声("老师!我发现3×5和5×3其实不一样!")
加入肢体语言描写(李小花举手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举个真实案例:我同事记录过一堂失败的公开课,本来精心准备了PPT,结果停电了,结果孩子们用粉笔在地上画统计图,反而学会了数据可视化,这篇真实记录后来被多家教育号转载。
▍第二步:找到你的"记忆钩子"
好,现在你记了一堆素材,但读起来像流水账怎么办?这时候需要给故事装个"钩子",比如说:
"你相信吗?教了8年数学,我今天被一道二年级的判断题难住了…"
三个万能钩子模板:
1、反常识发现:"原来大多数孩子觉得'克'比'千克'重"
2、意外转折:"准备了三个星期的教案,上课5分钟就被打乱"
3、悬念开场:"如果我说'数学课可以不用数字',你信吗?"
特别提醒:每篇只讲一个核心点,比如专门写"单位换算的搞笑错误集锦",或者"孩子们自创的计量单位大全"。
▍第三步:往故事里撒"数学调料"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怎么把知识点自然地揉进故事里?记住这个公式:
具体错误+认知原理+解决方法
举个栗子:
发现学生总把"3米"写成"3m米",不要只说"他们粗心",要深挖:
1、错误根源:单位符号的抽象性(m是米的代号而非缩写)
2、认知原理:皮亚杰的符号思维发展阶段
3、解决妙招:带学生去操场找"隐藏的m"(测量跑道时标记符号)
这时候可以加句口头禅:"你看,有时候孩子犯的错,恰恰暴露了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对吧?"
▍第四步:让文字会跳舞
枯燥的文字没人爱看,试试这些让文字活过来的技巧:
用比喻说话:"平行线就像永远追不上同桌的两个人"
创设画面感:"张小明量课桌时,卷尺像贪吃蛇一样扭来扭去"
加入声音:"咔嚓!王乐乐终于把圆规戳破了练习本"
重点来了:别怕暴露自己的糗事!比如我写过自己把"圆周率日"记成3月14号星期天,结果周一临时带蛋糕去学校的尴尬事,这种真实感反而最打动人。
▍第五步:给文章装个"雷达"
最后要检查这三点:
✅有没有数学味(不能变成纯搞笑段子)
✅能不能引发思考(提出开放性问题)
✅是否留下成长痕迹(展示教学改进)
举个反例:单纯记录"今天教了三角形分类"没人爱看,但如果说"用垃圾分类法教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可回收垃圾(能变形成其他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干垃圾(只能对折)…"瞬间就有内味了。
▍个人工具箱大公开
我的独门秘籍是随身带三样东西:
1、录音笔(课间捕捉学生原话)
2、错题相册(拍下有趣的解题过程)
3、情绪便利贴(马上记下当时的感受)
比如上周二突然下雨,孩子们盯着窗户讨论"雨点落下的速度",我马上用手机录下对话,当天就整理成《一场雨教会的统计学》,现在这篇还在年级组传阅呢。
写到这你可能会问:"每天备课上课都累成狗,哪有时间写这个?" 其实有个绝招——用碎片时间做素材拼图,等公交时记两个学生金句,改作业时拍三道典型错题,周末花半小时就能拼出一篇好文章。
最后说点真心话:教学随笔就像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三年后再看当初记录的学生趣事,那些活蹦乱跳的解题脑洞,比任何教学理论都管用,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随笔集就能出版呢?这事儿谁说得准!
小学数学随笔写作攻略大揭秘!从扔掉包袱记录课堂故事到找到记忆钩子、撒数学调料和文字跳舞等技巧,个人工具箱公开分享录音笔和错题相册使用心得助您轻松创作有趣文章吸引读者目光并留下深刻印象三年后再看都是无价之宝教学日常值得一记哦~